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2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是强国之本,“三农”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乡村农业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农业发展路上,科技创新始终是驱动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作为人类生产经济的第一产业,农业本身是发明和使用工具的结果,是创新的产物。自农业产生以来,农业生产技术作为衡量农业发展的标准和动力,决定着农业生产方式和效率。位于滨州市的沾化区,是中国冬枣之乡,而在沾化冬枣种植和养护方面仍存在着问题和困难。7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队一行来到沾化区大高镇坡许村,对小农冬枣合作社进行参观以及针对一些问题对负责人进行采访。
       进入冬枣生态园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大棚,不像传统的单体大棚,冬枣生态园中的是连接成片的,里面种植的是一棵棵的挂满未成熟冬枣的枣树,一片盎然。冬枣生态园区负责人许荣峰向实践团成员讲道:“冬枣是沾化的一张名牌,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沾化的冬枣远销国外。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民间有‘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之说,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不过,从沾化的枣树庭院走入大田开始种植,还是差不多从1980年的时候开始。”
 
图为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参观冬枣生态园
       在采访中得知,沾化区的冬枣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别看现在的冬枣又大又多惹人爱,此前,产业发展也曾出现过一段转型阵痛期。”冬枣生态园负责人许荣峰回忆道,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当地研发出“沾冬2号”,推广起来并不顺利。虽然新品种口感更好,但不耐寒、不耐灾,对管理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关键是在种植后的第三年才会产生效益,而一些村民急于扩大规模,种植方式日渐粗放,盲目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品质,冬枣销路一度变窄。
       冬枣种的出来,还要卖得出去。沾化冬枣在销售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沾化冬枣的整个流通时间过长,多层中间商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变质和损耗;其次,多级经销导致价格差异变大,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购买价格相差达到好几倍;最后,阻碍了信息的流通,从需求市场反馈回的信息无法快速有效地送达生产者,生产者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生产,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图为冬枣生态园负责人讲解园区内冬枣 
       除此之外,大棚中的温度不容易调控,中午太热,容易出现“闷棚”现象,严重影响棚中土壤和施加的化肥的肥力。另外温度过高还会加速棚膜的老化,负责人提到棚膜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用3-4年,“闷棚”会使棚膜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针对上面的诸多问题,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和冬枣生态园负责人许荣峰进行了相关探讨。
       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负责人姜梦瑶介绍,在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的绿色生态标准园的大棚采用全自动控温系统,在大棚内的顶部安装温度传感器,一段链接大棚顶部的拉索式开放系统,另一端链接园区内总控制室的电脑设备,实时观测院内所有大棚的温度变化。有了全自动控温系统,全天之内,设备会根据棚内温度的变化,调节缝隙的大小,有效解决大棚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农户在种植技术和意识上的薄弱,可以借鉴起南村建立起农业合作社,定期宣讲冬枣种植技术,同时成立答疑群,枣农互帮互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另外在销售方面,团队深入调研了当地资源优势,实践团成员赵启正与许荣峰谈到冬枣的中间商销售问题时,提出了构建电商平台的建议,介绍了起南村的优质面粉、河东李家村的品牌渔网等的成功案例,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已成为主要的销售方式,提升当地特色产品的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多元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冬枣生态园负责人许荣峰与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合照
       “小小一颗冬枣,印证了‘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道理。随着冬枣产业链不断延伸,沾化人身边的田野,枣花将更香,枣子将更甜。”沾化区委副书记陈玉娟说。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发展科技设施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力量,搭建电商平台,共同努力,乡村的明天将更加繁荣昌盛,农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
 
 
 
作者:王浩 王辉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农业是强国之本,“三农”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乡村农业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农业发展路上,科技创新
  • 07-27
  • 支教行动育新苗,五育并举筑梦田
  • 支教行动育新苗,五育并举筑梦田
  • 2024年7月,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梦启彩虹,童行未来”志愿者服务队在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民族小学开展“五育协同、融合育心”为主题
  • 07-26
  • 三下乡Day1|山谷文化韵悠长,苗绣传承意未央
  • 传承红色精神,培养新时代青年责任与担当
  • 革命历史忆峥嵘,红色货币铭功勋
  • 我院校史调研团开展“校史溯源初心使命,校魂铸就未来篇章”社会实践活动
  • 传承无私奉献精神,彰显物资保障使命
  • 生命科学学院“红色微光”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宣讲团赴多地开展研学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