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赴南平市延平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生态银行谱新章,深山古厝焕新颜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的“魂”与其精神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根植于深厚的文化中,乡村才能真正富有生机活力。为调研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7月9日,海峡学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赴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开展“赓续文脉铸乡魂,乡村振兴绘新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探究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的运营模式,倾听巨口乡“点厝成金”的发展新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在巨口乡游客接待中心合影)
 
(图为巨口乡古厝群景色)
 
历史淀积聚风采
 
   巨口乡历史积淀深厚、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存有人文历史遗址20多处,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7个,保存完整古厝600多座。清代民居、酿酒坊、郑厝裡厝、林厝埕、延陵吴氏、进士院旗杆厝、马坊裡厝,走在巨口乡的道路上,这些古厝资源无处不让实践队员感受到浓烈的历史文化氛围。
(图为实践队参观由闲置校舍改造的闽北乡村干部学校)
 
点厝成金迎巨变
 
   在“古厝生态银行”运营模式实施之前,巨口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据了解,巨口乡共有11个行政村,当时只有2~3个乡村实现村财收支平衡,其余乡村一直处于“欠账”状态。2017年以来,南平市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建设“生态银行”,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通生态资源与绿色产业的对接通道,实现资源变资本,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2018年,延平区以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探索“生态银行”建设。巨口乡针对当地人口外流严重、古厝资源大量闲置的现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挖古厝内涵,通过“古厝生态银行”将原本“沉睡”的古厝资源激活,让传统古村落焕发出活力与生机。据统计,目前巨口乡大部分村子的年财政收入提高至20万元左右。尤其是半岭村依靠水域优势,积极设立垂钓基地,甚至将村财政收入提高到60万元左右。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古厝生态银行模式)
 
艺术赋能绘新图
 
   巨口乡还持续开展艺术赋能振兴工作,举办乡村艺术季,通过艺术点亮乡村。谷园村谷园礼堂是中国农村试点项目支持兴建的项目,近几年谷园村引进艺术家创作和积极开发本土手工艺术品,来打造谷园村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在馀庆村,“雀替咖啡馆”藏在一栋充满历史故事的古厝中,“雀替”就是被广泛用在古厝梁柱间的建筑构件,集美观与受力功能为一体,是古厝建造者们追求艺术性的外化体现,现代风格的咖啡馆和古朴厚重的古厝在咖啡和牛奶的交融中相得益彰。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了解雀替文化)
 
   在参观完“古厝生态银行”代表性的古厝改造项目后,实践队员来到了古厝生态银行总部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座谈会上,巨口乡有关负责人根据自己亲身参与“古厝生态银行”项目的实际经历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发展历程、古厝开发改造利用的现状以及目前发展遇到的一些瓶颈。下一步巨口乡将继续依托“古厝生态银行”,搭建“平台公司+乡贤理事会+村集体”的运作体系,群策群力推动古厝资源的保护开发。同时大力推动“研学+文旅”“影视+文旅”,打造以“古厝资源”为核心的文旅经济生态圈,振兴乡村文化,为美丽乡村铸魂。
 
(图为实践队同巨口乡有关负责人开展座谈会)
 
(图为实践队员在古厝生态银行总部合影)
   连绵屋脊映绿荫,文化赋能乡村兴。通过此次巨口乡古厝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充分认识到文化资源保护以及改造利用的意义。巨口乡的古厝改造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现实范本,深入挖掘乡村独特的文化资源,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将被更好激活,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作者:闽江学院海峡学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 魏唯、邱晨悦 来源: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收集
  • 皖西学院“油茶香飘, 泉城韵彩”暑期社会实践团:“探寻油
  • 皖西学院“油茶香飘, 泉城韵彩”暑期社会实践团:“探寻油
  • 汪氏宗祠行:“读访听唱”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 同心村行:深化医学实践,铸就‘受长做’价值
  •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赴南平市延平区开展
  •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宣讲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