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7月7日电(通讯员 付葛亮 张旸 袁沁)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通过探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南昌大学焕奎书院社会实践队“新质促新旅,产业创未来”实践队在结束了一段短暂紧凑的火车旅程后,满怀敬仰之情,踏上了前往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的旅途。实践队的队员们的心中满载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准备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汲取精神养料,为新时代的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寻找灵感。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位于宁都县梅江镇背村与迳口村之间通往翠微峰道路南侧,是全国唯一一所反映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军事纪念馆,填补了中国无全面展示这段光荣历史纪念馆的空白,是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英勇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历史遗迹。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地。
抵达纪念馆时,队员们首先被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巍峨的纪念碑矗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践队成员整齐列队,向纪念碑致敬,表达对革命先烈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随后,实践队成员步入纪念馆展厅,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资料、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革命遗物,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讲解员深情并茂地讲述着每一次反“围剿”战役的背景、过程及意义,特别是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位队员都深受触动。每一次战略转移,每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无不彰显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还特别关注了当时苏区人民如何在艰苦环境下支持红军作战,以及红军如何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形成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局面。这些历史细节,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在纪念馆前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分享。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深入了解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历史,更加坚定了大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质促新旅,产业创未来”信念的决心。
实践队队长张旸同学表示:“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我们更应珍惜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发展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将创新精神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通过参观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不仅让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历史的厚重,也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勇于创新的精神。实践队的队员们一致认为,要将此次参观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梦的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夕阳西下,实践队的成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但队员们心中的那份激情与梦想却如初升的太阳般炽热。他们知道,今天的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而他们的使命,就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青年学子们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队队员们讲解五次“反围剿”战争历史。通讯员 袁沁 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仔细观摩红色历史文物。通讯员 袁沁 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前合影。通讯员 廖群芳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