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连线基层,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高邮市送桥镇,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咸鸭蛋作为高邮独具特色的标志性产品,团队全体成员不仅亲自动手实操,精心制作咸鸭蛋等相关产品,更是致力于加强文化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创新方式,努力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期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们正在对鸭蛋进行装袋。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地将装袋好的鸭蛋进行装盒工序。
图为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将已经处理妥当的鸭蛋搬运至仓库存放。
图为团队成员结束咸鸭蛋制作任务后与指导老师们的留影。
汪曾祺先生曾精准地指出:“鉴于高邮地区鸭群繁盛,鸭蛋产量亦颇为可观,当地人民在腌制鸭蛋的技艺上更是独具匠心。正因如此,高邮咸鸭蛋声名卓著,广受赞誉。” 追溯历史,早在北宋年间,九百多年以前,知名词人秦观(少游)即以故乡特有的鸭蛋为礼,赠予时任徐州太守的挚友苏东坡,以此表达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而到了清代,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家袁枚,在品尝过高邮咸鸭蛋后,更是毫不吝惜地称赞:“在诸多腌制的鸭蛋中,高邮的出品尤为出众,其色泽精致,油脂充裕,堪称佳品中的翘楚。”
300多年前,大文学家袁枚到过高邮,品尝过高邮鸭蛋,印象极佳,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腌蛋"条留下了记载:"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自袁枚之后,高邮鸭蛋的名声便远播四方,成为食客们争相品尝的佳肴。每逢佳节或喜庆之事,高邮的百姓们都会精心准备一盘色泽金黄、油光四溢的鸭蛋,用以款待贵客,以表敬意。
然而,高邮鸭蛋的盛名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是数代高邮人对于传统腌制技艺的坚守与传承。高邮的鸭蛋腌制技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春天,当鸭子们开始活跃在田间湖畔,吃下新鲜的鱼虾水草,产下的鸭蛋便格外鲜美。而腌制鸭蛋的盐水,则是取自高邮湖畔的纯净之水,再加入秘制的香料和盐,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鸭蛋便会在盐水的滋润下逐渐变色、出油。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邮鸭蛋的腌制技艺也在不断创新。现代的腌制工艺,更加注重鸭蛋的品质和口感。在选材上,高邮的鸭农们会精心挑选鸭子,确保鸭蛋的品质上乘。在腌制过程中,也会严格控制盐水的浓度和腌制时间,确保鸭蛋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如今,高邮鸭蛋已经成为了高邮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当地的居民,都会在高邮的街头巷尾,找到那些售卖高邮鸭蛋的小店。在那里,他们可以品尝到最正宗的高邮鸭蛋,感受到那份来自传统的味道和情怀。
正如总书记所说:“产业兴旺乃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首要前提。”在高邮市送桥镇围绕高邮咸鸭蛋展开的实践活动,虽只是助力乡村振兴伟大征途上的一小步,却蕴含着坚定决心与无限期望。实践团队通稿切实实际地体验制作的各项流程,不仅感受老辈子传承下来的宝藏美食,更让我们更加了解高邮这座以文化与美食相得益彰的城市。希望大家可以都来尝一下高邮咸鸭蛋,必定不会后悔!
(通讯员 陈露 子湫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