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子三下乡:发现建筑之美 绽放创新活力
随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角的吹响,7月5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小白杨”实践团再续六年之缘,前往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白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敢于创新,以传承非遗建筑美学与文化为主题,为白杨坪留守儿童带去体现非遗特色的建筑美术课程,提高同学们的审美与创新能力,培养同学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探建筑之美 游楼阁之间
课程伊始,实践团成员以提问的方式开场:“大家知道建筑美术是什么吗?”同学们或茫然摇头,或小声议论。实践团成员巧妙地利用同学们熟悉的《海绵宝宝》作为切入点,菠萝屋和蟹堡王的图片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谁知道这是哪里的建筑呢?”问题一出,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实践团成员趁热打铁,引入《飞屋环游记》中的悬空房子让同学们知道动漫中的建筑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建筑不一定在地上,形状不一定规则,材质不一定是钢筋混凝土。通过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建筑是不拘一格的艺术,每一个同学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建筑。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动漫中的建筑。
思辨激流涌 智慧光芒显
一番热烈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孩子们对建筑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围绕未来科技主题展开想象,兴奋地描述着悬浮在空中的城市,有的则回归自然,设计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屋。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实践团成员向同学们展示各种建筑风格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建筑的特点,讨论总结现代建筑的特征,感受建筑之美,在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设计风格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感叹声,对建筑的多样性和美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学生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
移步入洞天 实践出真知
拼图是同学们喜欢的游戏。实践团成员向同学们展示了拼图的魅力,从古代的建筑遗迹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从东方的古典园林到西方的哥特式教堂,每一幅都仿佛是一个等待揭秘的故事。同学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揭开这些神秘图案的面纱。
实践团成员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一副难度适中的拼图。随着“开始”口令的响起,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有的小组迅速分工,有人负责寻找边缘碎片,有人则专注于图案中心的拼接;有的小组则选择先拼出明显的大色块,再逐步细化。每个小组都沉浸在自己的拼图世界里,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相视一笑,那份专注与投入,让旁观者也不禁动容。
当最后一片拼图完美嵌入,教室里笑声与欢呼声交织成最美的旋律。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动手操作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它教会了同学们耐心与坚持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不断前行,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小朋友拼建建筑模型。 创建筑之梦 探美学之旅
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一张张专注而兴奋的脸庞上。课堂的最后是作品展示环节,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激动的气息。同学们走上讲台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有的作品充满了古典韵味,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有的则展现出强烈的现代感,线条流畅,造型前卫。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与创意,让人目不暇接。实践团成员认真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并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充满创意与灵感的建筑美术课堂上,理论与实践如同双生子,紧密相连,共同推动着同学们对美学的深刻理解与技能的扎实掌握。
这次建筑美术课程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了艺术与创造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将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而实践团也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同学们的成长,期待同学们在艺术与创造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图为同学们开心展示自己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