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冰晶石志愿者服务队】(通讯员:惠然)“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为了响应国家“强农”号召,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强国,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乡村振兴梦,化学助农行”实践团前往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河口镇田堤口村、江苏省徐州市大丰镇沙口村等多个村镇开展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实地进行科学使用农药问题的调研,通过下乡活动提高广大农业生产者对农药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农药规范化使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未雨绸缪,让工作计划“有生气”在理论知识方面,实践团在下乡前统一进行了前期学习,掌握了农药类型、危害、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运用专业检测仪器的培训,强化检测技能,为后续实践工作和科普宣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调研实况方面,实践团制作了有关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分别设置了线上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方便广大农民填写;实践团还准备了采访环节,用虚心学习的态度向当地农民请教如何使用农药和如何选择合适的农药等问题,深入了解使用情况。
在宣传科普方面,实践团设计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单,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生动形象的图片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正确清洗农药的方法和正确处理使用后农药瓶的方法,旨在增强农民们正确清洗农药残留和农药用具的意识。同时,实践团也准备了宣讲PPT,充分练习为使宣讲达到最好效果。
在仪器检测方面,实践团购入了农药残留速测卡等工具,便于在现场为农民展示如何使用速测卡,辅助验证清洗农药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躬身实践,让调查研究“接地气”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农民对于科学使用农药具体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践团与多个村庄沟通联系,在江苏省徐州市的村庄初步实践后将实践范围逐步扩大,覆盖江苏省多个市。
首先来到的是江苏省徐州市大丰镇沙口村,实践团参观学习务农方面的实践知识和农药在农田中的实际使用。村民们热情地招待了实践团成员们,并带领成员们参观了草莓、青瓜等种植地,并且介绍了针对不同作物的农药选用和具体使用方法等。实践团的成员们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中收获知识,为了表示感谢,成员们也积极为村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之后,实践团来到田堤口村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调研当地农民常用的农药种类、农药使用量,以及是否掌握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法等情况。在当地村民的热情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村里的农产品出货处,向当地农民们询问当季农产品的农药使用频率和所用农药的种类,当地农民也都十分耐心地向成员们答疑解惑。
成员们步入田间,悉心观察农作物的虫害病害情况,并向几位正在喷洒农药的农民请教茄子、豇豆、番茄等农作物的农药使用情况。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喷洒农药,实践团的部分成员亲自体验了农药喷洒,还与农民们交流了许多虫害病害的类型,以及使用何种农药来治理。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去了当地两处较大的农药销售部门,向农药销售人进行了农药和肥料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有机水溶肥料的使用方法,治理青虫的农药,防治锈病的杀菌剂等。
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实践团的成员们各自返家后在自己所生活的村镇里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用采访和问卷的形式了解实际情况,结合宣传单向村民们科普科学使用农药和清洗果蔬农药残留的方法。
齐驱并驾,让实践工作“冒热气”实践团通过制作PPT、设计宣传单等方式,用直观、有趣的方式帮助当地农民了解如何处置不同类型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科普正确使用农药方法以及农药中毒抢救等知识。
此外,实践团还开展了农药知识的宣讲活动,在现场科普并演示了一些简单有效的去除农药残留的方法,如碱水浸泡法、加热法等,培养农民掌握科学清洗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技能。此外成员们还通过现场实验操作,向农民们介绍了农药残留速测卡的使用方法,手把手帮助农民学会自主使用农药残留速测卡,学会自主检测是否有效清洗果蔬上的农药残留。
为民服务,让乡村振兴“聚人气”在实践过程中,村民们用最朴实的方式热情款待实践团的成员,成员们也积极融入村庄的大集体。在宣讲科普科学使用农药的同时,成员们也深入田间,与村民们一同耕种、浇灌、收割,不仅学到了许多农业知识和技能,还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乡村振兴梦,化学助农行”实践团将以这些实践基地为中心不断向周围村镇扩展,宣讲科普农药的科学使用方法,助力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引领带动更多青年扎根基层、深入农村,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