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科大“科教思政课堂”走进河北区“津彩假日”红领巾夏令营
高校作为育人、集聚和创新的高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平台。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教育传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能力锻造、人格养成。这也是高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使命的要义所在。要想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就要开展广泛深入的新时代社会实践。天津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实践团队以课程化科教课堂为依托,将党的百年奋斗史、科学家精神、奋斗者故事融入其中,科技筑梦新思想,思政引领新宣讲。
7月17日,实践团走进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参与了由河北区团委举办的“津彩假日”红领巾夏令营示范活动暨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娃)主题队日活动。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化身“科技辅导员”带领青少年们走进展馆,带领他们边参观边学习边体验,现场教学、答疑释惑、亲密互动,共同感受电力能源和津沽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科技力量代代传承,科学精神熠熠闪光。成员们把“专业+思政”科普课堂搬到了展览馆,带领入营青少年沉浸式、互动式感受科学魅力和精神。他们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口,从AI主播“聆语”、“能文能武”的智能防疫机器人和“管天管地管空气”的AI防汛系统三个方面,导入科学教育课堂,以挂图展示、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浅出,讲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开技术赋能密码,既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技术掷地有声的力量,也把“技术提升生活温度”的理念传递给青少年,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让热衷于科学技术、有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们开拓创新思维,树立科学严谨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科学文明品质。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小小科学家、独具匠心的发明家和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攻关人,用他们的点滴进步,为我们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时代力量。”团队成员王佳鑫深情讲述着,孩子们认真听讲,眼里散发科技筑梦的光芒。队员们还讲述了三位新时代“科技新人”的故事,他们是给瓶装水装上“身份证”的小小科学家,是设计出环保型海洋漂浮物收集器的“创造员”,是心怀中国“芯”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用行动热衷科学,在创新中奉献力量,让新时代的科学精神闪烁时代光华。
团队成员杨翼舟是科技创新的能手,他把自己的科研故事和科技作品也带到了这里,给孩子们上了生动一课。他通过讲解智能车和积木套件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展示小车的实际运行状态,进一步解释了图像识别的工作原理,种种有趣的现象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热情高涨,用心观察,积极动手操作,一起实践探索这些科学原理背后的奥秘,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有个孩子刚才课上没听够,下课了又来找我请教,我真的没想到小朋友有这么高的学习热情,也让我坚定了继续做好科普宣传员、科技梦想家的决心,把我的专业所学用于实践,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杨翼舟激动的说。
“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三者有机融合、密不可分。”这是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出的重要指导方略。新时代的科普教育工作,应该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以思政育人、育人铸魂的精神谱系为支撑,构建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科普工作格局,让科普成为新时代的一项“必修课”。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团队指导教师尹娜老师作为团队负责人,表达了创建团队的初衷和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构想,为学院以专业为基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
今后,电信学院将持续发挥好高校这个思政育人的关键阵地,树立“大科普”、“大思政”的理念,积极推动思政宣讲工作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各领域各环节,让热爱科学、投入创新成为全体学生的行动自觉。
作者:天津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实践团队 来源:天津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