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白袍誓言映初心,井冈医魂永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14 阅读:
    来源:井冈-博济天使
矗立在青山环抱中。这里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革命领袖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为了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南丁格尔精神,2025年8月30日,井冈“博济天使”团到达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在参观寻访红色遗址的过程中,成员们为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深深动容,更加笃定了为人民健康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与使命。
小井医院救死扶伤
 
红色医魂永放光芒

清晨,阳光洒在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的青瓦上,大家以准护理人员的身份肃立在这座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式医院前。老师在门诊部门前动情讲述:“1928年,红军官兵自己动手,砍杉木、烧砖瓦,建起了这所‘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

 
最令人动容的是张子清师长的故事。他在战斗中脚踝中弹,住在小井医院期间,医务人员每天发给他一小包食盐洗伤口,可张师长每天只是用茶水洗一洗伤口,而把那一包包盐都藏在铺底下。
 
    
 
    在急缺食盐消毒伤口的时刻,他把食盐全部捐给其他重伤伤员。他简单一句“我伤轻,你们更需要”,让在场人都红了眼眶。他自己的伤口因没有很好消炎而感染溃烂,最后张子清师长因伤口感染于1930年5月病逝,年仅29岁。
 
    
 
    张子清师长是舍己为人的“革命硬汉”,他的精神与风骨永远铭刻在红色医史之中。
白衣誓言小井回响
 
赤诚初心医学使命
南丁格尔誓言
 
穿越时空回响
在红军医院旧址前,每个人庄严举起右拳,以护理专业学生的身份重温南丁格尔誓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谨誓!"
 
 
 
    铿锵有力的誓言在青山翠谷间回荡,与八十多年前红军医护人员"救死扶伤、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交相辉映。这一刻,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神圣使命。
红色基因永传承
 
护理精神续新篇

站在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所有人不禁热泪盈眶。当年红军医护人员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用竹镊子、土纱布创造医学奇迹。全体要继承这种革命精神,用现代医学知识守护人民健康。
 
 
 
    这场特殊的宣誓仪式,将红色基因融入职业信仰,让南丁格尔精神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上绽放新的光芒。全体将牢记今天的誓言,以张子清等革命先辈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
大井旧址忆往昔
 
革命薪火永相传

步入大井革命旧址群,青瓦黄泥的建筑静静红色记忆。
毛泽东旧居

毛泽东旧居内,木质书桌光洁如初,不见任何文房四宝,唯有岁月留下的木质纹理。窄小的板床上,那套洗得发白的军装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彭德怀旧居

彭德怀旧居里木质桌面光可鉴人,没有任何私人物品。板床上那套折叠整齐的军装,领口处的红色领章依然鲜艳,让人仿佛看到将军横刀立马的英姿。
 
 
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中,空无一物的书桌和整齐铺就的床铺相映成趣。床榻上那套略显宽大的军装,虽然布满岁月的痕迹,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挺括,彰显着革命者严守纪律的作风。
烈日映初心 征途启新程
正午过后的烈日依旧炽热,晒得肩头微微发烫,却远不及心中翻涌的热血滚烫。站在大井旧址的青石板上回望,小井医院的誓言犹在耳畔,革命先辈的故事仍在心头激荡。

这趟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不只是一次红色足迹的追寻,更是一场职业信仰的淬炼。烈日下的每一处旧址、每一段往事,都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
 
    
 
    未来,每个人必将带着这份红色传承与护理初心,以专业为盾、以责任为甲,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南丁格尔精神与红色医魂在新时代持续闪耀。
来源:吴镇坤、昝宇杰、吕柏俊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