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绕金井,乡音融雅言”——中南大学“语润金井,言促振兴”团队赴金井镇开展茶产系列调研
千垄青茶生碧色,一城雅语正乡音。金井之茶尤以绿茶遐迩闻名,为深入了解金井镇特色茶产业中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助推金井绿茶的进一步发展,9月1日-2日,中南大学“语润金井,言促振兴”团队来到了金井镇“唐韵茗铺”茶文化体验馆、茶企游客中心、金井茶场、三棵树茶园基地等地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金井茶产的发展现状,并针对茶产业中的普通话使用与推广情况进行了访谈。
走进“唐韵茗铺”茶文化体验馆,团队成员进行了系统参观。唐代称茶馆为“茗铺”,文人雅士常于茗铺品茗吟诗。唐韵茗铺院内用篱笆、竹林、山石等元素,打造出富有禅意的雅境园林。唐韵茗铺铺内则有“五福茶具”介绍:绿茶养生,宜用琉璃茶具;黑茶安神,宜用黑陶茶具;红茶养胃,宜用紫砂茶具;白茶增寿,宜用白瓷茶具;黄茶富贵,宜用青瓷茶具。此外,团队成员们还了解到茶道的程序颇为复杂,包括净手、煮水、赏具、烫杯、温壶、投茶、洗茶、冲泡、春风拂面、封壶、分杯、玉液回壶、分壶、奉茶、闻香、品茗共16个步骤。在本次系统参观与访谈中,团队成员不仅了解到茶道之术,更对金井茶产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团队后续茶产的推普工作奠定了基础。
接着,团队成员前往金井茶企的游客中心,以问卷调查与口头采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工作人员和顾客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工作人员表示,在接待游客过程中,因顾客群体复杂,日常接待主要通过普通话与顾客进行交流。因此,是否会说普通话、普通话是否使用流畅均成为景区是否招募工作人员的重要考虑因素。
结合茶产景区的接待特色,团队成员针对普通话中易受方言影响的字词进行了收集,对茶院工作人员开展了培训。这不仅帮助团队成员了解普通话在新化县的普及程度和存在问题,也为后期团队继续丰富编写“普通话销售百词百句”口袋书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材料。
沿着金茶路徒步,成员们一路到达了金井茶场。金井,因井得名,因茶扬名,茶文化自万历年间起始,至今成为长沙绿茶产地核心区,已经具备了相对较为完善的产业运营方式。
走入茶场,我们采访了茶场的工作人员。从中,我们发现茶园项目建设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并且了解到他们在和游客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数70后以及更年轻一辈茶场工作人员都基本掌握普通话交流的能力,但是仍有不足。部分年长的工作人员能够听懂普通话,不过词汇发音和语法表达问题较大,需要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二次翻译。
顺着绿茶梯田一路前行,团队抵达三棵树“茶观天象”天文台。白天赏茶园,夜晚观繁星,是当地解决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大新招。基地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在茶水间我们品尝了当地种植加工的毛尖、龙井等绿茶,入口清冽微苦,回味温润细腻,缓解了炎炎烈日的燥热与疲惫。此外我们还向工作人员采集了当地方言版旅游常用习语音频作为研究素材。
千亩茶园,指间茶香。团队本次走访活动围绕金井绿茶展开,初步了解了茶产业及景区工作者的普通话使用情况以及产业发展状况。同时,团队还将大力推广普通话,开展相关培训,以此赋能当地居民,增强其语言能力,从而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