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兵团连队,日光温室鳞次栉比,棚顶在阳光下折射出希望的光泽。8月31日我团队建筑学、土木工程及农业相关专业师生组成的调研团队,走进兵团某连队开展“温暖桑田,智筑棚新”活动。团队以“建筑技术赋能农业生产”为核心,既深入勘测温室建筑结构的“科学内核”,又细致倾听农户的“种植心声”,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为学科教学积“现在棚外风速0.38m/s,棚内温度32.9℃、湿度50.3%,我们来对比关闭通风口和开启通风口时的参数变化!”在连队一处采用“50墙+15°棚顶”的日光温室前,手持风速仪、温湿度记录仪,带领学生开展对比实验。随着通风口缓缓打开,棚外微风顺着开口涌入,风速仪数值在0.25-0.4m/s间波动,而棚内温度从32.9℃逐渐降至31.5℃,湿度从50.3%升至52.1%。累鲜活案例,也为农户优化种植提供参考。
表1图为成员调研实地考察时。邓玉芳 供图
“大家注意测量墙体不同位置的厚度,同时记录材料导热系数——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温室的保温性能!”调研现场,建筑学专业李老师手持测量仪,向学生们讲解勘测要点。团队以兵团连队典型日光温室为样本,聚焦建筑结构关键指标,开启“精细化勘测模式”:用激光测距仪精准测量墙体厚度,对比不同连队温室“37墙”“50墙”的结构差异;借助弧度测量工具记录棚顶曲率,分析弧形设计对采光角度、积雪滑落的影响;通过专业设备检测棚膜、保温被、墙体材料的导热性,量化不同材料在热传递过程中的“隔热能力”。“同样是砖墙,添加了保温层的墙体,冬季夜间室内温度能比普通砖墙高3-5℃,热损失减少近20%!”
“您平时怎么调节温室通风?遇到极端低温,保温措施有哪些?”团队精心设计调研提纲,重点聚焦两大核心:一是温控管理方式,详细收集农户在通风时间选择、覆膜材质更换、保温被铺设时机等方面的实操经验,记录不同季节、不同作物生长期的温控“小妙招”;二是温度异常影响,了解高温灼伤幼苗、低温冻害作物等问题的发生频率与应对措施,深入挖掘温度变化与作物长势、产量、销售收益的关联。
图2图为成员调研实地考察时。李浩 供图
“这次调研既让我们把专业知识用在了实处,也看到了农业生产对建筑技术的实际需求。”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把建筑结构勘测数据与农户调研结果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为兵团连队农户提供个性化的温室结构优化建议与温控管理方案,推动建筑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兵团连队日光温室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文:刘泽园 摄: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