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大软件学院暑期营队赴余干前山村开展 “三下乡” 实践活动 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江西农大软件学院暑期营队赴余干前山村开展 “三下乡” 实践活动 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的脚步丈量乡村热土,专业的智慧浇灌振兴之花。7 月 2 日上午,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码上实践” 暑期营队整装出发,奔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镇前山村,正式启动为期 5 天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营队创新采用 “青年学生 + 农户 + 儿童” 多维联动模式,立足专业特色,精准对接乡村需求,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
创新红色教育形式 让红色故事 “活” 起来
恰逢建国 75 周年、红军长征 90 周年,传承红色文化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针对乡村儿童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多停留在书本层面的情况,营队以 “剧本杀” 为载体,通过队员们的角色扮演,与孩子们开展任务互动。这一创新形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红色人物事迹和革命历史事件,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还弥补了乡村红色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让红色故事走进孩子们的心中,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让环保意识 “植” 心间
本次活动秉持 “变废为宝” 的理念,引导儿童分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实用手工。在成品展示环节,孩子们自信地介绍自己的作品,不仅提升了表达能力,更在实践中建立起 “变废为宝” 的环保意识,直观理解了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孩子们心中,为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推动科技深入基层 让科学种子 “发” 新芽
依托软件学院的专业优势,队员们为前山村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科学小课堂。“LED 创意卡片制作” 让小朋友在动手制作中理解简单的电路原理;“制作纸杯投影仪” 通过有趣的光学实验,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特工密信” 利用维生素 C 与碘伏的化学反应,展示了氧化还原现象。此外,软件学院的机器人还带来了舞蹈表演。这些活动将手工创作与科学探索相结合,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梦想。
科普健康养生知识 让关爱服务 “暖” 人心
面向老年村民,营队开设 “三伏天养生知识科普” 课堂,熬制不同功效的养生茶,科普 “茶文化”,队员们现场教学八段锦,并发放防蚊、助眠、安神等不同功效的中药香囊。这些举措帮助老人们掌握了实用的养生技能,让他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来自青年学子的关爱与温暖。
此次实践活动,既锤炼了高校学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搭建起知识下乡的桥梁。通过精准对接乡村需求,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充分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与担当。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诠释担当。他们像一粒粒种子,把知识的养分播撒在田间地头,让青春之花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绚丽绽放。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