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青岛科技大学赴辽宁省沈阳市“青春临沈城,解码抗战史”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8月2日走访了北大营营房旧址。
为追溯“九一八事变”现场细节,解码抗战起点史实,立足沈城地标,感知本地抗战脉络,将青春与民族记忆相连,青岛科技大学“青春临沈城,解码抗战史”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北大营营房旧址进行实践活动。
北大营营房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柳林街2号,始建于1907年,是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设施。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关东军以此为目标发动袭击,驻守的东北军爱国官兵奋起抵抗,使其成为中国14年抗战起点的重要见证。后曾作为战俘营关押美英盟军战俘,历经多个历史时期。现存1931年前后的三栋营房,占地约5000平方米,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旧址上建成的陈列馆对外开放,成为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地标。
团队成员怀着肃穆之心走进北大营营房旧址。三栋灰砖营房静静矗立,斑驳墙面上的弹痕遗迹清晰可见。队员们在陈列馆内驻足,老照片里东北军士兵的坚毅眼神、泛黄的军装纽扣、锈蚀的步枪零件,无声诉说着“九一八”当夜的抗争。复原的营房场景中,折叠整齐的被褥、墙上的军事地图,仿佛将人拉回那个烽火时刻。讲解员细数日军突袭细节与官兵自发抵抗的故事,队员们不时驻足记录,在“抗战起点”纪念碑前集体默哀。这场参观让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变得鲜活,青春的脚步与百年史迹相遇,更懂和平的珍贵。
此次实践通过直面北大营的历史遗迹与文物,深化了团队成员对“九一八事变”及中国抗战起点的认知,真切体会到先辈的抗争精神。同时团队成员以“青春临沈城”的实地行动,串联起地域历史与民族记忆,让红色教育走出课堂,激发了青年传承历史、守护和平的责任感,更让青春力量在解码抗战史中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