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湖北医药学院可可梦志愿服务队响应湖北省“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号召,组织17名志愿者前往十堰市竹溪县长安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活动。团队根据Movers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精心设计系列课程,让环保理念、平等意识等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

在“珍惜生活与粮食”课程中,志愿者通过图片、短视频呈现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场景——崎岖山路上的求学身影、简陋教室里的陈旧课本、饭桌上简单重复的粗粮,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资源匮乏的现状。对比之下,孩子们纷纷低头沉思,课后主动将餐盘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用行动践行“光盘”承诺。随后的性别平等教育环节,志愿者播放女孩追逐科学梦想、男孩投身幼教事业的短片,引导孩子们打破“男生必须怎样、女生只能怎样”的刻板印象,课堂上“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平等意识逐渐深入孩子们心中。

气候变化课程从生活现象入手,志愿者借助世界地图和动画,向孩子们介绍了热带雨林的湿热、极地的严寒、沙漠的干旱等不同气候特征。通过讲解气候对当地生态、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展示极端天气下动物失去家园的画面时,孩子们的眼神里满是心疼。“要少用塑料袋”“多植树”“提醒爸爸少开车”……一个个朴素的环保想法,成为课堂上最生动的收获。
水下生物课程引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志愿者展示的海洋生物图鉴,涵盖了珊瑚、鲸鱼、水母、比目鱼等多种生物,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孩子们仿佛走进海底世界。大家争相分享自己知道的水下生物知识,在互动中了解到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当谈及塑料垃圾缠绕海龟、污染海洋的画面时,孩子们自发约定要保护身边的水域环境,不向河流、池塘丢弃垃圾,还要定期和家长一起清理岸边杂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作为此次支教的重要内容,志愿者以我国不同地域的生态系统为线索,介绍了东北红松林、海南热带雨林等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种类,从藏羚羊到中华鲟,用具体事例讲述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面对孩子们“大熊猫为什么住竹林”“丹顶鹤为什么去湿地过冬”等提问,志愿者逐一解答,并强调保护生物家园的重要性。课程最后,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生态乐园”,熊猫、金丝猴、红树林在画纸上和谐共存,稚嫩的笔触间满是对自然的热爱。

除主题课程外,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组织趣味运动会,全方位丰富假期生活。支教期间,长安学校的孩子们在知识学习与互动体验中,不仅拓宽了视野,更逐渐树立起珍惜资源、尊重平等、保护自然的意识。

此次竹溪之行是湖北医药学院可可梦志愿服务队践行社会责任的又一次实践。作为长期关注儿童成长的志愿服务团队,他们始终致力于通过专业服务助力教育均衡发展,而这次支教播下的可持续发展种子,将在孩子们心中持续生长,陪伴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