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陇原薪火照田畴,化肥减量中的代际智慧助力绿色农业转型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兰州大学赴甘肃省会宁县暑期实践团
         2025年7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陇原薪火:探寻农户代际传承与环境友好生产密码”实践团队深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白银市会宁县、定西市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聚焦农户代际传承与环境友好生产行为的互动机制。团队以化肥减量与绿色技术采纳为核心切入点,通过科学调研和田间走访,系统探寻农业绿色转型的现实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科学设计精准调研,田间走访捕捉真实农情
         为深入解析代际传承对环境友好生产的影响逻辑,团队在调研启动前精心设计了涵盖生产经验代际传递、化肥施用习惯演变、环境认知差异及绿色技术采纳现状等维度的问卷。通过一对一入户访谈,团队全面采集了第一手田野数据。调研内容不仅包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和农业经营特征,更重点纳入了生产知识代际传递模式、环境观念代际影响等关键变量,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了扎实基础。
         团队依托当地传统农业种植带和新型合作社网络,在榆中县、会宁县、安定区等地开展深入走访。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土壤状况、灌溉设施和施肥效果,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系统记录不同代际农户在化肥使用频率、施用方式选择、土壤养护措施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段等方面的实践。调研中,团队敏锐捕捉到“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并存”的鲜明特征:老一辈农户多依赖经验施肥,认为“多施肥才能高产”;而子代农户则更愿意尝试新技术,通过培训和资料查阅,认识到精准施肥和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田间课堂:点燃绿色转型希望
         实践过程中,团队也面临挑战:部分农户因文化水平有限,对问卷中的专业术语理解困难,成员们耐心解释,确保数据准确。同时,由于成员们对实际种植中化肥的品种、价格和具体施用方法了解甚少。在临洮县某村,当问及具体化肥种类时,成员们一度陷入尴尬。这时,种菜经验丰富的张阿姨主动解围,她指着不同作物向成员耐心解释:“花菜要用氮磷钾复合肥,一亩地大概150元;叶菜类要多施氮肥,但要注意控制量,不然土壤会板结……”阿姨如数家珍的介绍让成员们恍然大悟,帮助他们记录下每种蔬菜的用肥需求,了解当地市场价格。这堂生动的“田间课”不仅弥补了知识盲区,更让团队意识到父辈农户积累的实践经验何其宝贵。

薪火传承助振兴:赋能可持续未来

         此次实践不仅揭示了化肥减量的代际密码,还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证支持。基于丰富数据,团队后续将撰写调研报告与政策建议书,为当地农业部门制定化肥减量推广策略、优化技术培训计划提供科学参考,并且,推动建立“老带新”的技术推广站,让两代人的智慧共同照亮农业绿色转型之路。(通讯员:孟婷婷)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