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聚力 “百千万”|广工学子深入越秀,以脚步与心意勾勒无障碍温情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华彬培
          2025 年 8 月 11 日至 15 日,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描安致远,绘爱同行” 青年突击队走进广州越秀区大东街,用脚步丈量街巷肌理,以真心倾听居民所需,手绘无障碍地图,为老城区无障碍环境优化注入青春活力。目前,我国残障人士超 8500 万,其中广东约 600 万。作为老城区,越秀区残障人士占比高、老龄化显著,无障碍设施覆盖率尚不足四成,盲道被占、坡道缺失等问题较为明显。为此,突击队联合站内梁社工,开展了这场意义特殊的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突击队按区域分组,将调研计划精准落地大东街各处。队员们穿梭于晨雾暮色中,仅一天就完成 16 个居委会辖区的全面走访,踏遍 20 余条主次干道。从核查街角便民服务站坡道坡度是否合规,到记录各区域无障碍卫生间的位置与使用状态,每处细节都被详细记录,为地图绘制积累了扎实的地理与设施数据。
          经细致调研后,队员们着手标注社区内星罗棋布的无障碍设施。底稿组汇总信息,深入讨论确定底图参数,启动绘制工作。为让地图实用又直观,大家反复打磨配色与街道定位,结合 “画世界 + 易制地图” 工具,将传统手绘与数字化手段巧妙融合,在笔记本上勾勒出街巷轮廓与草图。无障碍设施探查组则分头走访街区,记录设施细节。
          随后,终稿组成员接过底图,细致描绘主要街道与标志性建筑,标注坡道、盲道、无障碍卫生间、银行、带智能过街声响提示的红绿灯、便民服务中心等设施的位置与状态;再借易制地图软件将手绘内容转为电子图层,补充建筑图标及设施参数(如坡道坡度、盲道长度)。
          8 月 14 日,在梁社工带领下,队员们走进 4 户残障人士家中,亲切交流并展示绘制的地图。残障人士提出珍贵建议:如某处无障碍措施需补充,带盲人语音提示的红绿灯应标注等。队员们认真记录,回社工站完善地图,最终形成终稿。实践队将地图提交大东街社工站,获高度认可。后续,社工站计划将地图融入文创,推广无障碍理念,让突击队的努力切实惠及残障人士生活。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走访残障人士家中交流讨论。 郭彦希供图
          8 月 15 日下午,社区举办 “邻里共话无障碍,携手共筑暖社区” 议事会,温情洋溢且意义非凡。队员与社区老人围坐,围绕无障碍话题交流。活动由大东街社工梁蔼仪主持,队员们通过趣味游戏拉近邻里距离。会上,队员何梓洋向老人介绍大东街无障碍设施情况,大家认真倾听老人在出行、生活中遇到的设施使用难题,以及身边残障人士的出行困扰。老人们分享对社区无障碍环境优化的期待,队员们一一记录并积极回应。从小区坡道便捷性到盲道完善度,众人踊跃发言,为打造友好无障碍社区建言献策。
图为突击队队员认真聆听社区老人心声 。李保国供图
          这场议事会搭建起代际沟通桥梁,让无障碍理念深入社区。队员们以行动践行社区关怀,既关注老人需求,更传递对弱势群体的尊重。相信在多方协作下,社区无障碍环境将持续完善,为老人及有需要的居民营造更温暖便捷的生活空间,让社区成为 “有爱无碍” 的幸福家园。活动尾声,梁蔼仪为突击队队长林浩天颁发优秀团队证书,感谢队员们一周的付出,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图为突击队队员与社区老人的共同合影。 邓卓晖供图
         回望此次 “百千万工程” 的大东街之行,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无障碍需求并非仅属于残障人士,更是所有需使用无障碍设施者的共同需求。大家用心绘制的每一份地图,都承载着对社会的真挚爱心;地图上的每一条线,都连接着特殊群体的出行路;街巷里的每一步走访,都饱含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的民生温度。
         无障碍从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城市赠予每个人的 “暖心礼”—— 它既为特殊群体夯实生活的 “底气”,也会在我们提重物、陪长辈出行时,成为便利的 “援手”。当我们多了解一分无障碍设施,主动守护盲道不被占用、爱惜每处无障碍设计、在他人需要时递上善意,越秀的每一条街巷,都将成为所有人能安心拥抱的家园。毕竟,当 “无碍” 融入日常点滴,城市的温暖才能真正抵达每个角落。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