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民主薪火映海岛 红色基因续华章——舟山四大场馆红色实践绘就时代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
    来源:作者:周子轩
浙江海洋大学红色文化实践团以“历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为主线,在舟山民主党派成员之家、城市展示馆、林氏民居纪念馆、金庸文化园四大场馆展开深度红色文化实践。吸引民主党派成员、青少年学生及游客超1.2万人次参与,让红色文化在东海之滨焕发新生机。
 
一、民主党派成员之家:统战记忆的立体呈现
在定海区民主党派成员之家,实践团以“同心百年”为主题,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关键历史场景:1948年“五一口号”发布时的电报原件在光影中闪烁,1949年各民主党派联名致电毛泽东主席的签名信以动态形式呈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工商界代表递交的公私合营申请书化作数据洪流在墙面流淌。
 
“这件展品背后有个感人故事。”民盟成员、讲解员陈明指着1982年民盟中央为云南山区捐建的“盟员林”纪念碑模型介绍,当年37位盟员连续三年徒步运送树苗,在海拔2800米的高原种下3000棵云杉。实践团将这段历史改编为沉浸式话剧《高山之盟》,观众可穿戴设备化身剧中人物,在虚拟场景中体验运送树苗的艰辛。青年演员王磊参演后感慨:“当虚拟背包里的树苗因山路颠簸减少时,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风雨同舟’。”
 
数字技术更让统战传统“活”起来。实践团联合高校开发的“红色统战VR系统”,让参与者戴上设备即可“穿越”到重庆“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与张澜、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对话;在北平六国饭店,亲身参与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议的表决场景。系统上线首周,预约体验人数即突破2000人。
 
二、城市展示馆:海岛革命史的时空对话
舟山市城市展示馆内,实践团以“从渔港到港城”为主题,打造“历史场景+未来展望”的沉浸式展陈。在“鸦片战争记忆”展区,全息投影还原1840年定海保卫战的惨烈场景:英军炮火轰塌城墙的瞬间,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率部冲锋的身影与现代定海新城的航拍画面交替闪现,形成跨越185年的时空对话。
 
“这是蓝理将军使用过的钢刀。”讲解员指向展柜中的文物,刀身残留的缺口见证着“破肚将军”台湾平叛时的英勇。实践团将蓝理手书的《登南天门题“山海大观”》诗稿制作成3D动画,扫描钢刀生成AR影像,让参观者通过手机即可看到将军浴血奋战的场景。相关短视频在抖音获赞超50万,网友“海岛青年”留言:“原来历史课本上的英雄,就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战斗过。”
 
更令人瞩目的是“东海游击总队”专题展。实践团通过口述史采集,整理出1949年这支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歼敌2.3万人的战斗细节,并制作成互动游戏《密电破译》:参与者需在限定时间内破解摩斯密码,才能获取解放舟山的作战指令。定海小学五年级学生陈雨桐在体验后说:“以前觉得历史很遥远,现在我知道蓝公桥的每一块石板都浸透着先辈的汗水。”
 
三、林氏民居纪念馆:家风文化的现代传承
走进林氏民居纪念馆,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四合院内,实践团以“家风润心·红色铸魂”为主题,开展三大特色活动:在“家训拓印”工作坊,参与者用传统技法复制林氏“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的家训;在“红色家书”朗读角,志愿者朗读林茂成烈士写给家人的信:“若我牺牲,请将此信交予定海码头第三根桅杆下的石缝……”;在“抗战厨房”,参与者用传统灶台制作“忆苦思甜饭”,体验革命年代的艰苦生活。
 
“这座民居见证了舟山从渔村到商埠的变迁。”馆长林伟华展示新征集的文物——1950年东海游击总队油印的《战斗快报》,泛黄的纸张上,“保卫海防”的标题依然清晰。实践团将此类文物故事转化为“红色剧本杀”,学生们通过解密蓝理修建的12座古桥、模拟发报等任务,完成“海防知识问答”“战地包扎演练”等挑战。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青少年参与者对舟山革命史的认知度从58%提升至79%。
 
四、金庸文化园:武侠精神的红色诠释
作为金庸先生的故乡,舟山将武侠文化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在金庸文化园“侠之大者”展区,实践团以《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守襄阳的情节为蓝本,设计“城防模拟”游戏:参与者需合理分配“兵力”抵御“敌军”进攻,体验战略决策的智慧;在“碧血剑”主题区,通过AR技术还原1949年舟山战役的战场,让参观者手持“虚拟钢刀”参与战斗。
 
“金庸先生笔下的英雄,都蕴含着爱国精神。”讲解员指向展柜中的《香港同胞捐款纪念册》,1998年长江洪水期间,舟山籍香港同胞捐款逾千万元的记录印证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实践团邀请非遗传承人指导,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技艺结合:在木版年画工作坊,参与者雕刻“五一口号”主题版画;在剪纸艺术区,老艺人手把手教授剪出各民主党派标志性建筑。
 
更富创意的是“武侠快闪”活动。实践团成员身着汉服,在文化园内表演《笑傲江湖》片段,突然切换至《国际歌》旋律,用“武侠+红歌”的形式吸引游客驻足。这种“破圈”传播方式,让相关短视频在小红书获赞超10万,网友“江湖小侠”评论:“原来红色教育可以这么酷!”
 
五、红色基因的时代回响
四大场馆的实践热潮,折射出舟山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据舟山市文旅局统计,2025年暑期红色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5%,其中“红色研学+文化体验”线路占比达40%。更可贵的是,这种传承已从场馆延伸至社区、校园:民主党派成员之家的“同心讲堂”走进企业,城市展示馆的“流动展览车”行驶在偏远海岛,林氏民居纪念馆的“家风课堂”覆盖32个社区,金庸文化园的“武侠夏令营”吸引港澳青少年参与。
 
“红色文化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活着的传统。”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伟指出,“当青少年在蓝理修建的城墙上触摸历史,在林茂成血衣前聆听誓言,在金庸笔下的江湖中感悟家国,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才能真正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暮色中的舟山群岛,民主党派成员之家的飞檐与城市展示馆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林氏民居的马头墙倒映着金庸文化园的湖光山色。这座海岛城市的红色记忆,正以创新的方式续写着新的篇章。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