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乡村振兴产业驱动密码,2025年7月2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风向”实践调研团一队走进以豆瓣酱闻名的战旗村,通过实地探访解码传统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战旗样本”。
集结战旗村:青春奔赴,启幕振兴调研
实践伊始,团队在战旗村标志性建筑前集结。成员们手举“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旗帜,与“战旗村”石碑同框。青春身影与乡村振兴地标呼应,既定格下青年投身实践的热忱,也正式启幕这场产业兴村、文化传村的调研之旅,承载着对乡村发展密码的期待。

实践团队战旗村前集结,开启乡村振兴调研序章李欣蔓摄
探访荣誉墙:勋章见证,解码振兴路径
踏入荣誉展示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牌匾有序陈列。队员们驻足凝视,循着从“省级样板村”到“全国先进”的发展轨迹,探寻出党建引领、产业深耕、文旅融合的振兴脉络,深刻领悟到乡村腾飞离不开多方合力,更需久久为功,而这满墙荣誉,是战旗村从产业破局到全面振兴的“奋斗勋章”,也是战旗村乡村振兴奋斗成果的生动见证。

实践队员参观战旗村荣誉墙龙瑶摄
逛传统商铺:辣坊烟火,感知产业创意
走进战旗村古色古香的传统商铺,“辣坊”招牌醒目,红辣椒串垂挂在屋檐下,竹架上,豆瓣衍生品琳琅满目,辣酱、豆瓣礼盒,还有“辣椒二荆条茶”等创意产品一应俱全。队员们穿梭在商铺间,看游客精心挑选商品,听店主分享“传统工艺+旅游带货”的经验。在这充满辣味烟火气的小商铺里,“文化+消费”的模式被巧妙串联,也让大家切实感知到乡村产业“既接地气又富有创意”的振兴巧思。

古商铺里辣味烟火浓李欣蔓摄
探豆瓣工坊:陶缸发酵,触摸非遗温度
深入豆瓣工坊,多口巨型陶缸有序列阵,缸身贴有不同年期、品类豆瓣的价格标签:“壹年期原红豆瓣”“贰年期藤椒豆瓣”等,标签清晰标注彰显着岁月沉淀出的独特风味。队员们围站在旁,看着村民掀开缸盖查看豆瓣发酵状态,伸手触摸陶缸粗粝的质感,认真聆听非遗酿制技法的传承故事。从选豆到发酵,每一道“慢工序”,都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传统产业坚守的温度,也愈发明白,品质正是乡村品牌的坚实基石。

不同口味豆瓣酱图片徐佳乐摄
观产销展厅:互动交流,洞察融合活力
踏入战旗村产销展厅,热闹氛围便扑面而来。游客与导游围绕货架热切交流,蓝布鞋、豆瓣礼盒、特色酒品等各类特色产品陈列得整整齐齐。墙上的老照片,静静讲述着战旗村产业变迁的故事。队员们仔细观察着这里“展示+销售+文化传播”的模式,探寻从线下体验到线上带货的衔接路径,从中洞察到“三产融合”激活乡村经济的关键所在,也深刻明白,产业协同能够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展厅内,游客与导游的互动,货架上满满当当的特色产品,以及墙上老照片与现代陈列的交融,都生动呈现出产业融合的蓬勃活力

游客聆听讲解员讲解图片龙瑶摄
看户外晒场:陶罐晒制,体悟坚守韧性
行至战旗村户外晒场,村民俯身照料陶罐的身影即刻映入眼帘。成排陶罐在阳光下沉默伫立,默默承载着豆瓣发酵的最后环节。队员们注视着村民重复翻晒的动作,深切体悟到乡村产业“慢坚守”的韧性——从作坊到晒场,每一个步骤都为了守住独特风味、做响乡村品牌。这质朴场景,让青年们清晰明白“坚守+创新”是产业长青的密钥,乡村振兴需要耐住性子、深耕细作。而晒场内,成排陶罐、古朴建筑与环绕绿植相互映衬,更将产业坚守的质朴展现得淋漓尽致。

村民照料豆瓣酱酿制王雨菲摄
调研结语:解码密码,续写青春答卷
遍历战旗村产业场景,队员们解码出乡村振兴的“战旗密码”:以豆瓣非遗为魂,串起文化传承、品质坚守与三产融合;靠党建引领、创新赋能,让小村落闯出大天地。返程路上,大家深知,乡村振兴需要青年读懂“小产业里的大文章”,以知识为笔、实干为墨,续写产业兴村、文化传村的青春答卷,让更多“战旗故事”绽放在希望田野。
通讯员: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