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其有效保护与永续传承对赓续历史文脉、涵养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为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弘扬红色精神与工匠精神,长安大学赴陕西宝鸡“追寻红色足迹,传新周礼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17日,在指导老师吴耀东的带领下前往凤翔六营泥塑村与西凤酒厂开展深度走访调研。
六营泥塑村:泥塑中的非遗传承
实践队首站抵达享有“中国泥塑第一村”美誉的凤翔六营泥塑村。系统参观了泥塑工坊与博物馆,深入了解泥塑艺术悠久的历史渊源、精湛的制作技艺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博物馆内陈列的泥塑作品形态生动,题材广泛,既有承载民俗信仰的威严神像、憨态可掬的娃娃,亦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及象征吉祥的传统纹样。这些作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构图饱满,充分彰显了凤翔泥塑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实践团队参观泥塑工坊与博物馆
凤翔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忠祥师傅为队员们现场展示了泥塑制作的完整工艺流程。从选土、和泥、捏塑成型到精细彩绘,每一步骤均凝结着匠人数十年积累的智慧与严谨专注的匠心。在黄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进行了泥塑制作体验。看似简约的造型,实际操作却对力道把控与细节处理要求极高。亲身体验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每一件精美泥塑背后,都离不开匠人经年累月沉淀的深厚功底与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这份对技艺的敬畏与精益求精的坚守,正是工匠精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中的生动诠释。

实践团队在黄忠祥师傅的指导下体验泥塑制作并合影留念
西凤酒厂:酒香里的匠心永恒
随后,实践队抵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凤酒酿造技艺保护单位——西凤酒厂。通过企业宣传片,队员们系统了解了西凤酒跨越三千年的无断代传承史及其作为“中国老四大名酒”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队实地观摩了白酒核心酿造工艺。现代车间内,智能设备精准复刻传统工艺;非遗核心区,明清“酒海”以荆条麻纸古法储酒,历经岁月醇化。这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保护绝非固守,而是以匠心为根基,借助科技实现创造性转化。
实践团队参观西凤酒厂并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深度走访,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凤翔泥塑的斑斓色彩与西凤酒酿造的千年陈香,更在指尖与感官的触碰中,深切体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厚重与鲜活生命力。无论是泥塑艺人巧手翻飞间对红色文化、时代元素的创新融入,还是西凤酒厂以现代科技赋能古法酿造的智慧实践,都生动诠释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核心在于那份精益求精、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这正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自信前行的根基所在。实践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努力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守护者,为赓续历史文脉、涵养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