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社会实践|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探丝绸场馆,承文化根脉”实践小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助力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探丝绸场馆,承文化根脉”实践小队

 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探丝绸场馆,承文化根脉”实践小队暑期实践活动

  丝绸,是华夏文明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经纬之间交织着千年文脉,丝线之中凝结着匠人心血。为探寻这缕流淌在时光里的文化根脉,助力非遗技艺在当代的传承,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探丝绸场馆,承文化根脉”实践小队于近日踏上寻访之旅。队员们先后走进南京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及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在织锦的流光中触摸历史,在技艺的传承中感知匠心,以步履丈量丝绸文化的厚度,用热忱守护这份穿越千年的东方雅致。

南京云锦博物馆:寸锦寸金,织就千年华彩

 

  7月1日,团队成员踏入南京云锦博物馆,宛如步入了一个被岁月尘封的丝绸殿堂。这里是中国唯一的云锦专业博物馆,承载着云锦一千五百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展柜里的云锦衣袍,其中,清代的云锦龙袍散发着威严与华丽,金线与彩丝交织,每一寸织物都在诉说着皇家的尊贵。

 

  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使团队成员得以深入了解"通经断纬"这一传统织造技法的独特之处。随后,众人跟随讲解员的引导,移步至织造工艺展示区,近距离观摩这项非遗技艺的实际操作过程。两位织工正配合操作大花楼织机,上层织工提拉花本丝线,下层织工穿梭引纬,木梭撞击机杼的声响规律而清脆。讲解员解释到,这种工艺需多色纬线在同一纬向显花,即便是熟练工匠,每日最多也只能织出5厘米的面料,“寸锦寸金”的美誉,正源于这份极致的繁复与精巧。

  

 
江宁织造博物馆:红楼遗梦,织造盛世风华

  8月1日,团队成员来到江宁织造博物馆。这座现代展馆以独特的展陈方式,重现了昔日江宁织造府的辉煌。成员们首先走进“红楼梦曲”展览馆,探寻江宁织造与《红楼梦》的千丝万缕——曹雪芹家族曾掌管江宁织造,书中对丝绸服饰的细腻描摹,恰是当时织造技艺的生动注脚。在这里,王熙凤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贾宝玉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等复刻服饰静静陈列,其面料的光泽、纹样的灵动与工艺的精湛,无不展现着清代丝绸文化的高超水准。

  步入"云锦天衣"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美的大型传统织机模型。展区通过详实的图文说明和实物展示,详细介绍了库缎、织金、库锦与妆花等不同云锦品种的特点和制作工艺。“江宁织造在明清时期是皇家丝绸的主要供应地,其生产的云锦不仅要满足宫廷需求,还要作为外交礼品。”讲解员介绍道。馆内陈列的蓝地龙莲妆花缎、龙袍、马褂等,让我们近距离领略了云锦的华美与精致。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江宁织造曾经的繁华与荣耀。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古今交融,织启时代篇章

  8月3日,成员们走进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这座以美学视角阐释丝绸文化的专业场馆,生动铺展了丝绸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蜕变,更勾勒出其作为文明纽带的深厚底蕴。博物馆入口处,蚕桑养殖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古老的蚕匾里仿佛还残留着桑叶的清香,木质缫丝车转动的轨迹印刻着先民的智慧,而现代蚕种培育技术的展示,则让人们看到传统产业在科技赋能下的新生。这一条从“蚕”到“丝”的链条,不仅是丝绸产业的发展脉络,更是中国人顺应自然、创造美的生动写照。

  

  在古代服饰展区,丝绸的多元魅力令人惊叹:吴服的雅致、唐装的雍容、和服的简约、韩服的端庄,不同形制的丝绸服饰静静陈列,却共同诉说着一个事实——丝绸早已超越地域与民族的界限,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那些相似的织法、互通的纹样,见证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互鉴,也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丝绸文化从来不只是“中国制造”,更是“世界共享”的精神财富。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不仅对中国丝绸、云锦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也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重大。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丝绸文化传承发展,通过实际行动助力这一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夏日情意浓,民族精神传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五山菁英志愿服务团走进闸桥社区,开展"夏日情意浓,民族精神传"暑期实践活动。通过民族知识课堂、趣味普通话和
  • 2025-08-15
  • 语韵飞扬启新声,安全护航筑防线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五山箐英志愿服务团走进闸桥社区,开展"语韵飞扬启新声,安全护航筑防线"暑期实践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和防溺水宣
  • 2025-08-1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