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通暑气渐盛,却挡不住一颗颗传承民族精神、凝聚团结力量的热忱之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4日下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五山菁英志愿服务团协同杏林先锋—与梦同行队带着精心准备的民族文化课程与互动活动,前往江苏省南通市闸桥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此次活动以民族文化传承交流为核心,增进青少年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让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为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青春力量。(通讯员 黄钱钰)
本次活动涵盖民族知识普及、趣味普通话、藏族手串DIY三个板块。

(图为志愿团成员为同学们普及民族知识。邵佳怡 供图)

(图为志愿团成员带同学们认识民族节日。邵佳怡 供图)
在民族知识小课堂上,志愿者详细讲解我国56个民族的构成,介绍了藏族、壮族等民族的聚居地和风俗特色。通过“趣味问答”的形式,同学们认识到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的传统;彝族火把节篝火旁的歌舞狂欢;傣族泼水节互相泼水祝福的欢乐氛围等,进一步加深了民族记忆。

(图为志愿团成员为同学们讲述普通话的重要性。黄钱钰 供图)

(图为志愿团成员与同学们进行绕口令趣味问答活动。黄钱钰 供图)

(图为同学们进行词语接龙比赛的欢乐场面。黄钱钰 供图)
走进普通话趣味课堂,志愿者向同学们阐述了学习普通话的意义。从 “扁担长,板凳宽” 到 “巴老爷有八十八棵芭蕉树”,大家在绕口令大闯关中锻炼普通话发音。词语接龙比赛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各小组以 “民族团结” 相关词语开头,在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语言能力,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图为志愿团成员指导同学们如何制作藏族手串DIY。黄钱钰 供图)

(图为志愿团成员分发制作材料。黄钱钰 供图)


(图为志愿团成员们分发材料并详细指导制作方法。黄钱钰 供图)

(图为志愿团成员帮助同学完成手串并佩戴。黄钱钰 供图)

(图为同学们完成藏族手串后的成果展示。黄钱钰 供图)
藏族手串DIY环节中,志愿者们走下讲台,和同学们近距离互动。同学们把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串珠连在一起,在欢笑中结成属于自己的手串。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又衍生出藏族项链、串珠挂件等创意产物,此时,青少年与大学生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同频共振,团结进步,不亦乐乎。此次实践活动以民族文化为纽带,运用知识讲解、趣味互动等形式,让民族文化走进社区。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是青年一代的责任。未来,五山菁英志愿服务团将继续响应号召,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更多地方绽放!

(图为活动结束后志愿团成员与同学们的集体合影。邵佳怡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