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如何实现“适老化”升级:浙江工商大学团队助力老年人医养保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群体面临的健康风险与医疗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出现波动,而老年人口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带来的医疗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老年人面临的不仅是当下的医疗负担,更是伴随长寿而来的持续性健康风险管理问题,更进一步甚至是因病致贫等问题。为响应国家关于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战略部署,助力破解老龄化社会健康保障难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陶旭辉研究员的带领下,于6月27日深入杭州市上城区天新社区和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东一社区阳光老人家开展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聚焦补充医疗保险普及现状,探索通过信息干预提升老年群体健康保障水平的新路径。
团队现场筹备情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群体医疗费用上升、国家医保基金赔付压力增大以及普通商业健康险覆盖率较低的现状都极大地催生了人民对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的需求,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实践团队指导老师表示,“补充型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养老方面压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惠民保为例,通过推行“保费低、门槛低、保障高”的惠民保产品,可以弥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有限、赔付率应分层调整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医疗福利保障程度。
杭州市上城区天新社区与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东一社区阳光老人家作为典型的城市老龄化社区,社区内许多退休老人既要照顾自身健康,又承担着帮助子女照料孙辈的责任。团队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基本医疗保险已实现广覆盖,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持续延长的寿命周期,单一的医疗保障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补充医疗保险的重要性逐日增加。那么如何通过人工信息干预手段提升这一群体的参保率,成为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课题。
调研期间,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天新社区开展调研工作。志愿者们采取“一对一”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老年群体对“西湖益联保”的认知度、参保意愿及实际障碍,重点比对在信息干预前后对于“西湖益联保”的认知度、参保意愿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实际障碍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此次调研将学术探索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仅局限于关注参保率的提升,更着眼于老年人健康保障意识的觉醒。
志愿者团队积极“走出去”,在杭州市上城区天新社区服务中心,爱心助餐点,社区托幼中心等人流密集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介绍“西湖益联保”基本情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西湖益联保”为代表的补充性医疗保险在普惠民生方面的实际作用,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很多受访的爷爷奶奶们表示“这个保险还真挺不错,了解之后我觉得确实是有必要购买,可以给自己多一份保障”。
在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东一社区阳光老人家现场,团队成员通过“一对一”访谈问答与调研问卷,与该社区的老人展开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他们对补充型商业医疗保险的认知、购买意愿以及实际需求。团队成员询问了以”西湖益联保“这类惠民性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为代表的生活中常见的补充型商业医疗保险,大部分社区老人表示都对此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年纪大了,买着西湖益联保,一些情况能多报点总归是好的。”69岁的陈奶奶道出了大部分老年人的心声。调研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频发,重大疾病治疗等医疗支出成为老年家庭的主要负担,而仅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已经难以完全覆盖,尽管大部分老年人表示下一年会继续参保“西湖益联保”,但超半数存在“不深入了解产品”“担心理赔难”等顾虑。
团队合影相关负责人协助志愿者们开展服务的同时也对此次调研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学生们的调研既专业又接地气,种高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为基层治理服务注入了新活力”。此次实践为破解"老龄化+高风险"时代的医疗保障难题提供了高校方案,既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微观实践,也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探索。未来,志愿者团队会继续计划将天新社区的经验推广至更多区域,并积极联动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完善老年健康保障体系,这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探寻下沉市场密码,青春赋能绿色出行
- 西安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暑期社会实践队聚焦“新能源汽车三四线城市消费决策影响”课题,赴西安及下沉市场开展专题调研
-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