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子三下乡:传承小岗精神,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子林晓璐
  传承小岗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笃行小岗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为引领青年学子深刻领悟“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内涵,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8月11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笃行小岗实践团”在党支部副书记韩海东、团支部书记朱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实地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探寻改革密码,感悟乡村发展活力。
  溯源改革初心,感悟精神传承
  实践团首站抵达小岗村培训中心。韩海东老师以小岗村“大包干”历史为切入点,系统讲述了村庄从“吃大锅饭”的困境中突围,到以18颗红手印开启农村改革序幕,再到如今依托产业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叙事,让同学们对“自力更生、敢闯敢试、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的小岗精神有了具象化认知,为后续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家中,老人以亲身经历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鲜活的“历史课”。他回忆起当年按下红手印时的决心与担当,讲述了与国家领导人会面时的激动场景,更感慨于小岗村在改革浪潮中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就是要敢闯,发展就得实干”,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的勇气与智慧,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的艰辛与伟大,更坚定了青年一代接力奋斗的信念。

  聚焦产业振兴,探寻发展路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实践团先后走进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实地感受现代农业与食品工业的深度融合。在蒸谷米工厂,师生们沿生产线参观了稻谷清理、浸泡、蒸煮、干燥至成品包装的全流程,现代化设备与标准化生产体系让大家直观了解到科技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作用;在盼盼食品展示区,丰富的产品矩阵、先进的品牌运营理念,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更让大家看到农产品深加工在延长产业链、带动就业中的重要价值。


  次日,实践团前往凤阳县总铺镇国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徽信息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郁之鹏作为合作社代表,详细介绍了合作社内桃园的运营模式。据了解,该桃园依托品种优化与科学管理,种植锦绣黄桃、毛蟠桃等9个品种,通过错峰成熟实现5月底至10月的持续供应;采用“分期采摘、严格分拣”模式,确保果实品质与运输损耗最小化,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及河北等地。值得关注的是,桃园长期吸纳周边20余名贫困户、老人就业,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通过“政府补贴+合作社自建”的冷库项目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缅怀榜样力量,触摸乡村脉动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实践团成员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陈与影像记录,深入学习了沈浩同志六载扎根小岗、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发展产业的感人事迹。从“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的务实作风,到“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奉献精神,沈浩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的深刻内涵。

  活动最后,实践团走进小岗村“当年农家”景区。161亩的景区内,1973年的茅草房还原了“大包干”前的农家生活,屋内18颗红手印的签字场景无声诉说着改革初期的勇气;1985年的瓦房则见证了改革带来的生活变迁,新旧对比间尽显发展张力。在农趣体验园,同学们通过推独轮车、体验大锅灶、观看凤阳花鼓与木榨油技艺展示,沉浸式感受江淮乡村的民俗文化魅力,更从非遗传承中触摸到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脉动。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历史溯源+产业调研+榜样学习”的多维形式,让青年学子在小岗村这片改革热土上深刻感悟到精神力量与实践价值的统一。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小岗精神为指引,把所学知识与乡村振兴需求相结合,在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中书写青春华章,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年力量。
  文│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林晓璐
  图│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林晓璐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志愿于心,社科同行
  • 本活动以“奉献之心”为原点,以“社科智慧”为路径,组织青年学子深入社会肌理开展志愿服务实践。参与者将怀揣真挚的服务热忱,
  • 2025-08-1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