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河南师范大学:法槌千钧问归途 基层实践助新生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法护新生”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务调研团杜如燕
           7月21日,为响应政策导向,推动轻罪治理,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护新生”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务调研团深入义马市基层脉络,在法院与社区一线,构建起“司法解码——田野深研——社区转化”三位一体的实践范式,在犯罪标签与社会复归的鸿沟间架设起法治之桥。
  实务前沿:让纸面制度研究落地生根
  21日下午,团队来到当地人民法院,进行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层级化研究报告,并以座谈采访的形式与法官进行关于实务量刑标准的交流。在队员询问具体的量刑影响因素的程度时,陈专委讲述了关键所在:“当前法官自由裁量空间压缩至20%,辩护权滥用加剧裁判说理困境。我们同样面临着犯罪记录封存的难题。”沉默的卷宗与颤抖的陈述,成为最鲜活的法治教案,将“犯罪标签”下的司法困境烙进青年学子心间。

  田野深研:倾听泥土深处的治理智慧
  离开法院,团队又走入义马市朝阳路司法所,聚焦司法实务基层一线,与茹媛媛所长进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访谈。在队员询问关于有关犯罪附随后果的刑事案例经历时,茹媛媛所长讲述了50岁刑满人员因醉驾求职碰壁的悲惨境遇。这些来自矫正安置最前沿的叙事,直指犯罪标签泛化的系统性危机。团队捕捉到基层对犯罪记录封存分层构建、封存考验期设置等核心议题的共识,使学术研究根植于中国治理的深厚土壤。

  法治播种:将专业术语化为民生温度
  22日上午,团队来到义马市朝阳路街道前进社区,进行走访普法和报告。在实践团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报告会上,团队为基层犯罪治理提出四条建议:为前进社区设计“事前教育引导+事后社区矫正”的处理模式。“这些建议确实专业的多哈”社区书记在听完报告后,向工作人员致意,“曾经我们就为偷牛刑满释放的居民就业问题而苦恼,后来只能介绍他做一些临时工。你们的研究对他们轻微的犯罪人来说,真是好事啊!希望你们也能继续努力,我们一起推动政策落实。”
  倾听过基层治理经验后,我们、警察和社会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走访普法,将防诈知识转化为街坊邻里的“顺口溜”,居民也开始分享被骗的经历。住户刘大姐直呼:“你们说哩对,确实是不能让陌生人进家门,你们说里俺记住了”。

  从法院会议室到社区宣讲台,调研团队员们以专业为经纬,以实践为针脚,编织着轻罪治理的制度锦图。当冰冷案底在制度与人性的双重关怀下得以“封存”,坚实的青春足印终将化作关乎个体尊严、生存权利与法治温度的时代叩问与行动号角。(通讯员 杜如燕)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