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商丘前进小学优化阅读生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与素养,6月20日 - 7月31日,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豫见童心,书香润泽”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农村小学阅读痛点,通过“启读 - 伴读 - 悟读”三阶行动,为学生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推动阅读融入日常。
智慧阅读分享:碰撞思维火花
在“智慧阅读分享派对”活动中,团队成员引导学生分享近期阅读的书籍。学生们围绕《草房子》《十万个为什么》等作品,讲述故事内容、交流阅读感悟。成员适时插入阅读方法指导,如教学生用“预测情节发展”“梳理人物关系图”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有学生分享完《绿野仙踪》后表示:“原来读书不止看故事,还能这样‘拆解’着读,学到好多新方法!” 活动打破个体阅读局限,促进思想交流,让阅读从“单向吸收”变为“双向互动”。
思想对对碰:深化阅读理解
“思想对对碰”环节聚焦深度阅读交流。团队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看过的图书以及书的作者,并写一篇读书笔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组内同学推出一篇本组最喜欢的读书笔记并说明理由。成员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剖析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学生说:“和同学交流后,对书中道理的理解更透彻了,原来同一处内容能有这么多不同看法。” 此活动推动学生从“表面阅读”走向“深度思考”,提升阅读素养。
奇幻故事之旅:激发阅读想象
“奇幻故事之旅”活动以创意阅读为核心,团队设定故事起始场景,鼓励学生接力续写、角色扮演。在《小红帽》故事演绎中,学生为角色设计新对话、新情节,让经典故事焕发新意;续写奇幻小说片段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展现出阅读带来的创作活力。有学生在活动后兴奋地说:“原来我也能编出这么好玩的故事!” 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想象力,让文学作品成为创意源泉,点燃阅读热情。
图书漂流推广:激活书籍价值
团队推动“图书漂流驿站”建设,向学生讲解漂流规则——捐赠闲置书籍、借阅他人藏书并撰写阅读感悟。活动现场,成员指导学生为书籍贴姓名贴纸、登记信息,鼓励分享阅读收获。有学生用《夏洛的网》换得《绿野仙踪》,他说:“能和同学交换书读,还能看到大家写的读后感,感觉书里的故事‘活’起来了!” 目前,班级漂流书架日均流通书籍超20本,让静态书籍成为传递阅读乐趣的动态载体。
系列活动中,团队通过智慧分享、深度研讨、创意演绎、书籍漂流等形式,构建起“阅读 - 思考 - 表达 - 共享”的实践闭环。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阅读交流频次、深度显著提升,教师反馈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进步明显。
此次实践,是师范学子以专业服务乡村教育的生动尝试。团队将总结经验,持续优化阅读赋能模式,为更多乡村儿童点亮阅读之光,助力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