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中,湖北医药学院“蒲公英为梦而生”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6月30日奔赴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天英托管中心。这群怀揣赤子之心的大学生,如蒲公英的种子扎根乡土,将知识的甘霖浇灌进留守儿童的心田。六天时光里,他们以教室为田垄,以粉笔为锄犁,在乡村教育的原野上耕耘不辍,让希望的嫩芽穿透现实的裂缝向阳而生。
从城市到山乡:爱与智慧的远征
七月骄阳似火,却灼不灭青春的热忱。当城市的霓虹渐远,群山怀抱中的擂鼓镇迎来了一群白衫翩翩的“筑梦人”。他们手提的不只是教具箱,更是装满星火的潘多拉魔盒——古希腊神话课堂里,特洛伊的木马在孩童惊呼中穿越时空;甲骨文竹简上,汉字演变的密码在墨香中苏醒;剪纸工坊内,红纸翻飞幻化出灵动的十
二生肖。每一道求知的目光,都是照亮志愿者前行道路的星火。
多元课程,点亮希望之光 以美育人 蒲公英小队就像一艘艺术的小船,带着擂鼓镇的孩子们去感受美的世界。在书法课上,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香,孩子们握着毛笔,一笔一划地认真写着。从最简单的横、竖、撇、捺开始,他们仿佛触摸到了汉字里流淌了几千年的故事和文化。手工剪纸课则是一片红色的海洋,灵巧的小手拿着剪刀,红纸像蝴蝶一样轻盈地翻飞。一会儿功夫,活灵活现的小兔子、威风凛凛的老虎这些生肖窗花就诞生在指尖,古老的非遗手艺一下子变得特别生动有趣。看着自己写的工整有力的楷书慢慢爬满古朴的竹简,亲手剪出的、带着漂亮镂空花纹的蝴蝶“停”在教室的窗玻璃上,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这些传统的技艺,就像种子一样,悄悄地种进了他们小小的心田里,开始生根发芽。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美的教育,不仅教会他们欣赏,更能滋养他们美好的品德,让文化的点点星光,照亮他们创造未来的路。

守护生命 穿着白大褂的“小老师”们(医学院学生)弯下腰,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用行动实践着学校“厚德”的教导。在防霸凌课堂上,大家演起了小短剧,把可能遇到的欺负人的场景演出来,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师教他们,要勇敢地说“不”,学会在心里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来保护自己。更实用的是急救课:大家认真地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当有人吃东西噎住时,怎么用双手从后面环抱去挤压肚子救命。孩子们两人一组,互相练习,这双臂环抱的动作,就是一条珍贵的“生命安全带”。还有包扎课,绷带在老师手里上下翻飞,三角巾左折右叠,很快就变成了能固定受伤胳膊或腿的结实“小铠甲”。孩子们还轮流体验了用听诊器听心跳,那“咚咚咚”的声音传递着信任和关心;图文并茂的安全手册,就像一张清晰的藏宝图,指引他们避开危险。当教室里所有孩子一起大声喊出“我们拒绝欺凌!”时,那份对自己尊严的守护,就像一面旗帜,在每个人心中高高升起,迎风飘扬。

探索求真 试管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首探索未知的歌,整个屋子就像一座充满魔法的奇妙城堡。科学实验课是点燃好奇心的火花时刻:孩子们围在实验台边,睁大眼睛看着老师演示。瞧!色素滴进水里,像彩色的烟雾一样慢慢散开,画出弯弯的彩虹轨迹;用塑料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神奇的“静电魔法”就出现了,小纸屑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欢快地跳起舞来。每个孩子都戴上了护目镜,镜片后面是一双双因为惊奇而瞪得大大的眼睛,手里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字。整整12个充满活力的小小身影,在摆满烧杯、量筒和各种瓶瓶罐罐的实验台间穿梭忙碌。仿佛一下子推开了智慧世界的大门,让孩子们看到了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