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湖北医药学院蒲公英为梦而生志愿队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赴竹山县擂鼓天英托管中心开展为期七天的支教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特色课程、互动体验与关爱服务,为当地孩子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养,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七天的时光能留下什么?对于城市大学生来说可能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乡村孩子们来说,却可能成为难忘的记忆。2025年6月29日,蒲公英为梦而生志愿队的队员们来到这里,用一周时间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感动与思考。
当支教队伍的队长进行“梦想起航”开班介绍时,迎接队员们的是孩子们好奇又略带羞涩的目光。斑驳的墙壁、简陋的课桌椅、但擦得发亮的黑板,朴质的一切构成了队员们对这里的第一印象。
第一天的课程中,队员们通过古希腊神话、手工折纸、情绪的金钥匙等课程迅速与孩子们拉近了距离。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丝毫不减,他们青涩地靠近队员们,认真地提出一个个难题。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只是缺少探索的渠道。
为此,志愿队精心设计了系列特色课程:
墨香阵阵,卜祥吉老师正在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只见他手腕轻转,一支毛笔在宣纸上翩然起舞,将基本笔画演绎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围坐在书案旁,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老师的运笔技巧,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蘸墨、提笔,虽然笔下的字迹还显稚嫩,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专注与喜悦。

(图为队员手把手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卜祥吉 供图)
生活急救课堂同样精彩纷呈。队员教授止血包扎、烫伤处理等实用技能,提升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化学实验课上,在队员的教导下,孩子们动手操作趣味实验,感受科学奇妙魅力。

(图为化学实验课上示范的队员和好奇的孩子。卜祥吉 供图)
除此以外,洪格格老师的生命健康科普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普及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张艺涵老师的五子棋课寓教于乐,在趣味对弈中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专注力。王静仪老师的音乐课带领孩子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节奏与音符的快乐。象棋课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战略意识,而中医药文化启蒙课则拓宽了视野,让孩子们了解传统医学的奥妙。下午的活动中,龚新冉老师的手工艺术课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大家动手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杜灿阳老师的安全教育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潜在风险。
支教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交流。记得医学职业生活体验课上,几个孩子举手询问:“老师,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于是,队员们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照片和故事分享了大学校园的点滴。孩子们瞪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图为医学职业课上队员带孩子们体验医学生涯。卜祥吉 供图
“老师,我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医生!”孩子略显稚嫩的宣言引来了全班掌声。这一刻,队员们明白,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扇看向更广阔世界的窗户。
最后一天的告别会上,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队员们合照告别,“老师,你们还会回来吗?”面对这个问题,队员们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他们告诉孩子们:“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会记得你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一定会在更美好的地方重逢。”
离开时,孩子们一直依依不舍地挥动着小手,久久不愿放下。回程的路上,队员们的包里塞满了孩子们送的“礼物”:折纸、画作、写着悄悄话的小纸条……
这七天的支教经历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教育需要真诚,孩子们拥有最敏感的心灵,能立即分辨出老师的真心与否;每个孩子都是宝藏,乡村孩子可能缺乏资源,但绝不缺乏潜力和梦想;虽然 时间短暂,但用心经营播下希望的种子终将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
队员们可能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可以成为某个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七天,不足以改变什么,却足以让彼此铭记。那些纯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眸、离别的泪水,都将成为队员们继续关注乡村教育的动力。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传递,愿大家都能成为其中的一环。

图为队员们和孩子的合照。 卜祥吉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