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鄂尔多斯追光者实践队与长安大学青衿致远实践队于康巴什区展开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总结座谈会。会议就实践前期准备、实践进行中的困难、实践结束后的收获三大主题进行了详细的交谈总结。本次会议不仅对本次三下乡活动进行了精炼的总结交流,而且促进了本次实践活动材料的提交完善,推动团委总结工作进一步开展,体现了两所高校之间合作的强烈欲望与深厚的友谊。
图1北京科技大学与长安大学实践队合影留念
前期充分准备与磨合 会议伊始,北京科技大学领队郭语馨分享了他们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工作遇到的困难。三下乡活动报名时期与期末周时间段高度重合,在保证期末成绩的同时,必须不停地拜访指导老师,打磨申报书里面的每一个微小细节。她还提到,团队成员还需协调各自课程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冲突,确保每个环节无缝对接。尽管如此,大家依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详尽的实践计划,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安大学调查员钟佳禾分享道,青衿致远小队成员来自多个学院各不相同的专业,在工作相互配合方面,磨合期较长,但通过多次团队建设与深入交流,逐渐形成了高效协作机制。尤其在实地调研中,跨学科背景使得数据分析更为全面,问题解决更具创新性。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团队凝聚力,也为实践成果的丰富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2两队分享前期准备经验
中期艰难挑战与策略 随后,双方就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何在地域偏僻的采煤沉陷区发展集旅游业、农业为一体的新型经营模式,如何利用有限资金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等。在天骄绿能光伏发电基地,两队亲眼见证了采煤沉陷区华丽转身为光伏生态宝地的巨大蜕变,并希望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这一地区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助力其在绿色转型中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争取未来投身于暖城建设,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两队切实感受了鄂尔多斯当地对于科创人才引进的重视与支持,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在推动地方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双方一致认为,未来,暖城将会是队员们就业的优良选择地。此次实践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领悟,为未来投身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此次座谈会,两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为鄂尔多斯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同时,双方约定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定期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与科技创新的双向驱动。
在实践过程中,两队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跨学科协作,成功克服了诸多难题。特别是在资源整合和项目实施方面,充分发挥了各自专业优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提升了团队的综合能力,也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三链”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每天的实践行程非常紧凑,但大家始终保持高昂斗志,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考察与数据分析。晚上回到住处依然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整理第一手资料,撰写调研报告,确保每一项数据准确无误。经过连续多日的辛勤工作,最终形成了详实可行的项目方案,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时间安排这一方面,两队都在紧张而又高效的节奏中找到了平衡点,既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又确保了团队成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合理规划和灵活调整,大家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培养了默契与团队精神,为后续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3两队商讨后续合作意向
后期圆满结束与交流 通过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挑战,两队成员相互启发,找到了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并形成了多项合作意向,计划在未来共同推进相关项目的落地实施。,这不仅增强了双方团队的协作能力,也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此次交流,大家深刻认识到,跨学科合作与资源共享是推动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纷纷表示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双方还就后续合作方向进行了初步规划,期待通过联合科研项目、互访交流等方式,深化两校间的合作,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座谈不仅收获了宝贵经验,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深厚的友谊,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约定,将定期举办类似交流活动,持续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开创乡村振兴与科技创新的新局面。两队成员在分享中深刻体会到,跨校合作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创新思维。面对相似难题,双方通过交流互补,找到了更优解决方案,进一步验证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为未来两校社会实践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