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育星”志愿团在盐城大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趣味横生的课堂教学到深度务实的教学研讨,从非遗文化的传承播撒到责任在肩的授旗仪式,志愿团成员们用青春活力与教育热情,在盐垦大地上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传承的动人篇章。
趣味课堂显身手,多元教学绽活力
“哇,面粉鼓起来啦!”万盈小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惊叹,团队成员宋洪静为三四年级的暑托班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跨学科综合课《我的第一瓶果酒》,本课集科学普及、实验操作、综合实践为一体,从认识微生物的“神秘世界”,到亲手操作面粉发酵实验,再到学习制作果酒的基础步骤,宋老师巧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AI生成工具,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易于理解的生动场景,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每一次互动都充满动态生成的乐趣。
团队成员赖奕文则是从盐城地方风物切入,以《盐垦故里,田园寻根:农耕文化体验课》为题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赖老师借助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地图形式,从猜家乡趣味导入,穿插互动游戏和时空对话数字人张謇等AI手段,让盐垦文化的故事从课本里“走”出来,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对家乡的历史底蕴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我要让孩子爱上数学,让数学变得很简单。”这是学科数学专业的孙韵畅在课前暗下的决心。发现一二年级孩子普遍偏爱语文后,她精心设计了项目式学习课程《巧手剪对称》,循着“发现轴对称——了解轴对称——应用轴对称”的逻辑主线,让孩子们在动画观察中找规律、在剪纸实践中悟原理,亲手剪出的每一只蝴蝶、每一颗爱心,都让他们真切体会到生活中轴对称的美学魅力。课后,孩子们拉着孙老师的衣角,纷纷盼着“再上一节这样的数学课”。
“如果让你用一样东西来代表夏天,你会选什么?”团队成员丁娜娜笑着向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抛出这个问题,也拉开了《夏天是什么》的课程序幕。“是冰镇西瓜!”“是奶奶的蒲扇!”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着心中的夏天,课堂气氛热烈得像盛夏的阳光。在“制作水果冰沙”环节,他们用黏土捏出圆滚滚的水果,用彩纸剪出蓬松的“冰沙”,亲手碰撞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梦幻作品,每一份创作里都藏着对夏天最纯真的想象。
教研非遗相结合,共促成长育新人
课堂教学结束后,一场富有成效的教学研讨会在万盈小学举行。万盈小学主任邹向宇对“育星”志愿团的教学实践给予高度赞扬:“同学们备课相当用心,能感受到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针对志愿者们提出的“学生发言过少”与“部分学生发言过于密集”的困惑,邹主任立足“关注学生、目中有人”的教学理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建议:“多观察孩子们的眼神与表情,主动用温和的提问引导不爱发言的学生开口,用巧妙的提醒约束思维跳跃的孩子,让课堂节奏像呼吸一样自然。”
除了课堂教学与研讨,“育星”志愿团还积极投身非遗文化传承。团队成员冯子凝带领孩子们走进国家非遗“大丰瓷刻”的艺术世界,通过细腻的图片展示、生动的视频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瓷刻技艺的千锤百炼,更讲述了传承人陈银付“终其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坚守故事。“我不只是想教他们知识,更希望能点燃他们的好奇心,让这节课成为他们了解文化、传承文化的起点。”冯老师的话语中,满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期许。
仪式现场承责任,文化体验悟深意
与此同时,“青春留丰筑梦未来”2025年大学生暑期实习实践活动暨“创想家·青年发展型优居街区”启动仪式正在大丰区隆重举行。志愿团负责人魏泽宇与队员冯维龙代表团队出席活动,并参与了庄严的授旗仪式,接过的旗帜不仅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团队成员祁涵同学受聘为大丰“青春城市推荐官”,上台领取聘书及青春实习服务包,这份荣誉既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为团队与大丰的深度联结增添了新的纽带。
仪式间隙,团队成员参观“创想家”青年发展型优居街区,沉浸式体验了漆扇绘制的细腻笔触、大丰瓷刻的刚柔并济,还品尝了大丰恒北村特色早酥梨,与非遗艺人们面对面交流创作心得,指尖触碰的是传承千年的技艺,耳畔听见的是文化延续的故事,这份体验让志愿团对“实践育人、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到教研时的思维碰撞,从非遗传承的种子播撒到授旗仪式的责任传递,育星志愿团的大丰实践之路,正以教育为笔、以文化为墨,书写着属于青春与传承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