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姑苏琳宫——玉皇宫里的时代共振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29日,苏州大学姑苏信仰探寻实践团走进苏州市工业园区玉皇宫开展实践调研。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实地考察苏州民间信仰场所如何链接历史文脉与当代社区治理,探寻传统信仰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赋能路径。

图为玉皇宫整体外观通讯员覃贞颖供图

观玉皇宫格局 感信仰传承脉络

实践团成员抵达玉皇宫时,古建群与周边现代化社区相映成趣。这座坐落于工业园区斜塘的道教宫观,地理区位独特——东望吴淞江,西临金鸡湖,南接独墅湖,北依阳澄湖,十亩占地间,三路建筑格局井然有序,既遵循传统道教宫观规制,又融入了地方历史记忆。据工作人员介绍,玉皇宫始建于2007年,2008年11月11日落成开光,现为苏州工业园区道教协会所在地,是园区重要的传统文化地标。走进玉皇殿,不少市民正虔诚焚香。他们俯身跪拜,或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安康,或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传统信仰的生命力在当代生活中持续延续。

图为玉皇殿香客烧香。通讯员覃贞颖供图

探张士诚史迹 悟治理文化基因

沿东路而行,实践团成员步入张士诚史迹陈列馆。馆内展品系统梳理了这位元末枭雄的生平轨迹:因不堪元朝末年的苛政压迫,张士诚率领十八位盐民以 “扁担起义”揭竿而起,建立大周政权,并凭借江浙富庶之地休养生息。陈列馆中“出足以振千里之威风,入则以布万民之德泽”的记载,生动诠释了张士诚以民为本的治理实践。参观展馆后,实践团成员朱洁同学忍不住感慨:“张士诚的治理智慧中,蕴含着传统社会‘为政以德’的核心思想,这恰恰说明,优秀的地方治理传统自古就与民众需求紧密相连,而玉皇宫将这段历史展示出来,正是对本土治理文化的鲜活传承!”

图为张士诚纪念馆通讯员覃贞颖供图

访一线实践者 析信仰赋能治理路径

随后,实践团成员对玉皇宫负责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谈及宫观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工作人员介绍:“玉皇宫的香火在每月初一、十五最为旺盛,信众与周边居民汇聚于此,在祈福中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此外,在端午、腊八等传统节日,宫观会熬制腊八粥、准备节庆食品,免费向社区居民发放,每年参与活动的居民超过千人。
更令人关注的是,玉皇宫主动链接政府民生保障网络,聚焦社区特殊群体需求。通过与街道、民政部门对接,宫观每年都会定向资助周边社区的孤寡老人、困境家庭,“有位独居老人,我们的义工每周都会去看望,送些生活必需品,这不是宗教义务,而是作为社区一份子的责任。” 工作人员的话语中,凸显出信仰场所对社区治理的主动参与。玉皇宫的实践打破了“信仰场所只重祭祀”的认知。它以节日活动凝聚社区情感,以公益行动填补治理缝隙,这正是传统信仰融入现代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玉皇宫的当代实践表明,苏州的民间信仰场所始终在历史脉络中寻找与社会治理的结合点——张士诚纪念馆传承的是“以民为本”的治理基因,节日活动与公益帮扶则是对这种基因的现代转化。玉皇宫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了道教文化与地方历史记忆,更在于它探索出一条传统信仰服务现代社会的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通讯员覃贞颖供图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的融合,关键在于找到“为民服务”的共通点。苏州大学姑苏信仰探寻实践团将持续深挖民间信仰中的人文经济价值,让历史文脉在当代实践中焕发持久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实践团也将秉持这一理念,在后续的实践征程里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覃贞颖 来源: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姑苏琳宫——玉皇宫里的时代共振
  • 2025年7月29日,苏州大学姑苏信仰探寻实践团走进苏州市工业园区玉皇宫开展实践调研。团队考察玉皇宫古建格局与信仰传承,参观张士
  • 2025-07-3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