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学子走访常州文旅景点开展趣味研学活动
为响应“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激发当代青年学习中国优秀文化的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广大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常州工学院“趣探——与常州文化来一场互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6日走访古运河码头、篦箕巷、瞿秋白纪念馆、青年广场开展研学活动,通过研学深度了解常州文旅景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要向世界讲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成就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故事。”针对这一要求,实践团队以常州为试点,设计出一条研学路线。团队成员以古运河码头为起点,穿梭篦箕巷中,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最后以青年广场为终点结束研学。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古运河码头。 通讯员姚雨希 供图

图为成员们在品鉴梳篦作品。 通讯员姚雨希 供图
首先,实践团队到达古运河码头。古运河指京杭大运河,古代常州以运河为交通枢纽联系南北,但随着近现代交通快速发展,运河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今,只留一座亭和碑,告诉过往游人这曾是车马船只络绎不绝的毗陵驿。篦箕巷与古运河码头相连。成员们走进篦箕巷参观学习,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团队成员沿着古老的篦箕巷,一路走过黄华亭、文亨阁、近水桥,在濛濛细雨之中领略古巷的独特魅力。同学们通过走访梳篦纪念馆、展览馆了解到了常州梳篦的种类、制作工序以及其对于常州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图为成员在瞿秋白同志故居参观讲解。 通讯员姚雨希 供图
随后,团队前往瞿秋白纪念馆。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走进故居,最前方伫立着瞿秋白的石膏像,神采奕奕,挺拔如松。他身后的壁板上刻诗:“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这是瞿秋白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写照。瞿秋白故居中存放着数十件家具,后人得以窥见百年前这位革命烈士当年的艰苦生活。沿着青石板路走出故居,团队来到瞿秋白纪念馆。瞿秋白铜像庄严肃穆,屹立在大厅,静静地含笑看着一批批前来瞻仰学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展厅内,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革命照片向同学们诉说着瞿秋白同志不屈不挠、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到投身革命事业的坚定决心;从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不懈努力,到在绝境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坚持斗争的英勇无畏,每一篇无不彰显瞿秋白的伟大奉献。

图为团队成员在青年广场合影。 通讯员姚雨希 供图
最后,团队来到研学之旅的终站—青年广场。广场中央设有青年雕塑,名为“未来属于我”,寓意着青年的力量与激情。广场上有一面刻有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青年榜样的石墙,从中成员们看到青年身上迸发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团队成员在雕像前分享各自的研学收获与感悟,并合影留念。青年广场是讴歌青春的丰碑,更是鼓舞青年前进的号角。“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作为文化传播主力军,更应深入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和一个地区的文化,宣扬文化自信,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展示中国魅力,用暑期实践绘青春画卷。通过本次研学活动,成员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常州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理解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内涵、敢实践、具有世界视野的青年。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扎根实践,积极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一般,汇聚成中国璀璨的未来,共同书写华夏新篇章。世界依然年轻,青年仍在前行。 (通讯员 罗菁 刘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