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苗启蒙实践团”走进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青穗经济童趣营,绿境生态启蒙行”为主题,通过文化传承、生态启蒙、艺术素养等多元课程,为乡村儿童播撒知农爱农的种子,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与产业生态融合发展。
图1:实践队与孩子们的合照
一、童心启航:多元课堂播撒绿色希望
实践团紧扣乡村儿童认知特点,设计了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课程体系。
文化传承板块,“植物拓染”课程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环保理念相结合,孩子们通过敲打叶片、拓印图案,亲身体验草木染的独特魅力,同时理解绿色传承的意义。“古诗里的智慧”课堂则以《咏不倒翁》为引,结合手工制作,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神,高淳陶瓷非遗技艺的案例更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关系。

图2:实践队成员给孩子们上课的场景
生态启蒙板块注重科学认知与乡土情怀的结合。“低碳生活小卫士”课程通过动画情景模拟,引导孩子们探讨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议题,并以“环保承诺卡”的形式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星空下的家乡”天文课堂从太阳系行星延伸到乡村夜空观察,激发科学兴趣的同时,也引发孩子们对生态保护与家乡发展的思考。在“我心中的美丽乡村”创作环节,固城湖大闸蟹产业链的案例成为灵感来源,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乡村图景。
图3:实践队成员给孩子们上课的场景
艺术素养板块则通过情感共鸣实现审美培养与生命教育。“创意不倒翁”手工课将物理学原理与艺术创作结合,孩子们在探索重心平衡的过程中体会“永不言倒”的积极心态。电影《心灵奇旅》赏析课则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对梦想与价值的思考,辅以“我的心灵图画”创作,让孩子们用色彩与线条表达内心情感。

图4:孩子们的优秀作品
二、实践深耕: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团全程践行“做中学”理念,通过非遗体验、科学实验、集体创作等沉浸式活动,将知识传授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能力提升。团队根据第一周的教学反馈,优化互动形式,增加手工实践与情景模拟的比重,确保课程既“有料”又“有趣”。例如,在“不倒翁”手工课中,瓶盖、黄豆等材料的巧妙运用,让每位孩子都能动手实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团队成员还深入乡村,与孩子们共同探索产业与生态的融合路径。固城湖大闸蟹产业链的案例不仅成为课堂素材,更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产业发展的兴趣。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表示:“原来家乡的大闸蟹这么有名,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图5:孩子们课上合照
三、未来展望:绿色种子生根发芽
此次实践活动进一步验证了“教育启蒙+产业生态融合”模式的可行性。未来,青苗启蒙实践团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引入更多本土产业案例,增加户外实践环节,让课程更“接地气”。团队还将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南京农业大学青苗启蒙实践团以“青穗”滋养童心,以“绿境”启迪智慧,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他们的行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认知世界的窗口,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