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革命精神力量,2025年7月18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五感耕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展了一场以“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深入探索浙西南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先辈们的奋斗历程。
指尖触到的,是暗夜里的星火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在纪念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步入“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展区,大量史实图片资料生动呈现了蔡鸿猷、麻植等丽水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泛黄的家书,展现出烈士们对家人的牵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
目光撞见的,是泥土里的堡垒 在“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展区,讲解员指着一份红军挺进师作战路线图介绍道:“1935年,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当时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战术,逐步站稳脚跟。”通过场景复原、视频望远镜、电子翻页书等现代陈列形式,生动再现了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斋郎战斗场景复原前,成员们仿佛听到了激烈的枪炮声,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奋勇冲锋的身影,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
耳畔掠过的,是烽火里的绝唱 “抗日救亡,解放浙西南”展区则展示了浙西南党组织在不同历史阶段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开展游击战,直至解放浙西南全境的斗争历史。一幅幅记录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照片,那些在抗日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身影,那些在隐蔽战线传递情报的坚毅眼神,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80年前的抗战胜利,是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换来的,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也让大家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展区 周雪雪 供图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借助多媒体设备,如视频、投影、触摸屏互动等,进一步深入了解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在影视厅观看革命历史纪录片时,片中那些亲历抗战的老兵讲述着当年的峥嵘岁月,大家被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对革命精神的内涵有了更透彻的理解。80年过去,岁月冲刷了战场的痕迹,但革命精神始终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重温历史,砥砺前行 参观接近尾声时,团队成员来到纪念馆内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碑前,全体庄严肃立。碑体上八个金色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也在时刻提醒着后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全体成员重温革命誓言,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纪念馆中,彰显出新时代青年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使命责任的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瞻仰“勿忘国耻”丰碑 周雪雪 供图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系统掌握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发展的历史全貌,明确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同时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有了清晰认知。“五感耕云”团队成员表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此次参观更具意义。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在纪念馆中汲取的革命精神融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带着抗战胜利80周年赋予的特殊使命感,踏上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合影 田诗颖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