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4月15日,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80多年前,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奔赴云南,帮助打通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这些佳话至今仍在中马两国人民中广为传颂。”6月28日至7月1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毅马当先”实践队赴昆明开展“重走嘉庚之路,奋进青春征程”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入滇缅公路起点,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教学、主题宣讲、人物访谈、座谈交流、团课录制等形式,探寻陈嘉庚先生的爱国足迹,传承与弘扬其与南洋华侨承载着的独特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9年2月7日,由于滇缅公路修成后缺乏大批技术高超的车辆驾驶及修理人员,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向“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发去急电,请求其在南洋代为招募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在陈嘉庚的组织号召与严格筛选下,先后有3000余名机工相继回到祖国参加抗战,运输大批军用物资及药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实践队员在昆明找寻陈嘉庚先生的足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滇缅公路沿线等,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学习,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南侨机工舍生忘死、驰援祖国的赤子功勋与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理解陈嘉庚与南侨机工投身救亡的家国情怀。
为了让更好传播与弘扬嘉庚精神,深入学习南侨机工事迹及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实践队走进昆明市侨光小学开展“嘉庚精神”主题宣讲,前往陈嘉庚先生昆明之行留下足迹的地点,录制微团课,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莘莘学子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战圣地的精神洗礼,从中汲取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的精神力量。
为更深入触摸历史,进一步了解陈嘉庚与南侨机工毁家纾难、毅然归国的抗战细节,实践队先后与南侨机工后裔张田玉、陈丽兰、蒋玲华开展座谈交流,前往昆明市新闻里社区、昆明市西山区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等地考察。机工后裔们与实践队员亲切交谈,分享父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与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南侨机工韩仕元大儿媳蒋玲华女士更是为实践队取来了陈嘉庚亲赠的皮箱、韩仕元入党志愿书原件、各种证件及影像资料等珍贵历史资料进行分享。陈嘉庚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凝聚爱国共识,组织号召南洋华侨在民族危亡之际驰援祖国抗战。重走嘉庚之路,从嘉庚精神、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有助于不断增强华侨华人的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认同感,其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实践队队长汪文昊表示:“此次活动,我们重走嘉庚路,不仅深入了解了陈嘉庚先生与昆明的故事、南侨机工舍生取义的抗战事迹,更深刻体会到嘉庚精神“忠公、诚毅、勤俭、创新”背后沉甸甸的分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做精神火炬的传递者,更要做时代新声的诠释者,探索其在新时代的传播新路径,让嘉庚精神既能‘走出去’,又能‘走出彩’。将‘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融会成‘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奋力书写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答卷。”
实践队带队老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团委书记刘琳燕说,希望同学们通过重走嘉庚路、抗战烽火路,循着先辈心路印记,践行“诚毅”校训、淬炼“诚毅”品格,将嘉庚精神带到昆明。坚定理想信念,以抗战精神与“南侨机工”爱国主义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以创新思维赋能嘉庚精神与抗战精神的新时代传承,激励新一代接力者以笃行之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镌刻下奋斗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