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滴水行动暑托班——宁波大学为轨道交通职工子女点亮多彩暑期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了疏解轨道交通职工家长面临的难题,7月7日至7月18日,宁波大学滴水行动之甬轨文枢小分队在宁波轨道交通职工之家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公益暑托班的教学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解决家长面临“暑期小孩无人带”的困难同时更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
       “溽暑蒸人,如洪炉铸剑,谁能跃冶?”在炎炎酷暑下,对于小学家长而言不仅要面对高温的天气和日常的工作还要悉心照顾放暑假的儿女,这令许多家长深感分身乏术的无奈,尤其是对于轨道交通职工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往往在规律性差的工作时间下担负着地铁安全运行的重大责任,这迫使他们无法非常有效地平衡家庭与工作。这一现实难题受到各方的关注,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积极与轨道集团沟通,希望通过公益暑托班的方式一方面解决轨交职工现实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搭建起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孩子们在暑托班成长的桥梁,将原本的现实痛点转变为校企家三方共赢的美好前景。
       对参与公益暑托班的滴水行动小分队的成员而言,参与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对其个人成长、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塑造具有多维度、深层次的意义。将学校所学知识转变为切实的实践成果,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深化专业认知,实践中,学生能亲身体验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领域,从而优化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这次公益暑托班的经历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利用知识,在实践中验证自我、认知社会、积累能力。它不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更是从“校园人”到“社会人”过渡的“桥梁”,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适应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实践经验。
       对学校、企业而言,公益暑托班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典型案例之一,以儿童成长为中心,串联起家庭需求、教育职能、企业责任与社会治理,形成“多方受益、持续运转”的公益生态。它不仅是解决暑期托管问题的“应急方案”,更是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 的实践样本,为推动教育公平、提升社会福祉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
       在整个暑托班实践过程中,宁波大学学子们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课程活动异彩纷呈。他们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创新培养、心理认知、知识提升四个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课程内容。
        AI进生活,科技入童心。老师以人工智能与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引导孩子们动脑思考,讲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在三次科技浪潮中解答孩子们的疑惑,并结合具体机器人与围棋选手的博弈让孩子们不仅进一步感受科学的魅力还体会到创新与智能的力量。整堂课中,老师从四个模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人工智能,并引导孩子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区别”,“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人类”等深层问题,孩子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学的种子也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汤裕鹤摄,支教小队正在授课)
       手工巧成形,美育润童心。在扭扭棒制作课程中,老师向孩子们教授扭扭棒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在孩子们的尝试与探索中,歪歪扭扭的线条慢慢变成了花瓣形状,让普普通通的扭扭棒在他们手里开出了可爱的小花。在趣味折纸课程中,老师一步步教授孩子们折纸步骤,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折叠的过程中提升动手和实践能力。在干花拼贴课程中,老师先为孩子们介绍彩纸、蜡笔、干花等绘画使用材料后引导孩子们用不一样的视角看待原本普通的材料,最后孩子们自己动手绘画,通过拼贴、描摹,呈现出色彩纷呈的立体作品。手工课程助力“美育成长”计划切实落地,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美学世界的窗口,期待更多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创作在这里萌芽。
(杨慧妍摄,支教小队正在授课)
       心理揭真知,实验启童趣。在心理实验课程中,老师以“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实验”课前提问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顺势引出“心理学实验”的概念,并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亲自参与进行了汉堡实验、计数实验、色词实验以及棉花糖实验在沉浸式体验中,让孩子们了解了框架效应、蔡格尼克效应、stroop效应以及延迟满足。这不仅带孩子们发现了生活里的心理秘密,更激发了探索自我、理解他人的热情。
(丁怡元摄,支教小队正在授课)
       文明伴我行,知识升童智。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父母工作的世界、培养城市小主人翁的意识,老师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一场聚焦地铁安全常识、宁波地铁特色知识的竞赛活动。在开始前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短视频,带领大家回顾了地铁安全乘车的规则和常识,在随后比赛中以单选题考验知识储备,抢答题拼手速的同时考验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场别开生面的轨道交通文明知识竞赛不仅是答题得分,更是一次沉浸式的安全教育,将抽象规则转化为孩子们可理解、可记忆的具体场景,通过了解和讲述父母的工作,增强孩子们对父母工作的认识与认同,提升孩子内心的归属感。
(卢烨婷摄,支教小队正在授课)
       本次宁波大学滴水行动之甬轨文枢小分队参与公益暑托班,以解决轨道交通职工 “暑期小孩无人带” 的现实痛点为起点,构建了 “校企家” 三方共赢的实践价值体系:对轨道交通职工而言,暑托班缓解了工作特殊性带来的家庭与工作平衡难题,让他们能更安心地肩负地铁安全运行的责任;对孩子们而言,丰富多彩的课程(科技、美育、心理、文明知识等)不仅填补了暑期托管空白,更在全面发展中收获了知识、能力与情感认同;对宁波大学学子而言,这是从 “校园人” 到 “社会人” 的过渡桥梁,通过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育人成果,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与价值观塑造;对校企双方而言,活动突破了 “应急托管” 的单一功能,成为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 的典型样本,为教育公平与社会福祉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真正将开头所述的 “现实难题” 转化为多方受益的美好图景。
       在本次实践的成效基础上,团队未来可深化课程深度,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孩子成长需求与大学生专业优势,开发更具系统性的特色课程,让 “全面发展” 的育人目标更精准落地。除此以外,推动校企合作常态化,建立 “暑期托管 + 学期课后服务” 的联动模式,将短期实践转化为持续的育人平台,同时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方案,供更多高校与企业参考,让 “滴水行动” 的微光汇聚成照亮更多孩子成长的星河。
作者:甬轨文枢小分队 来源:宁波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滴水行动暑托班——宁波大学为轨道交通职工子女点亮多彩暑期
  • 智绘文旅新图景,青春逐梦振兴路
  • 探访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药乡行”爱心医疗服务团走进金冢子镇北南戈庄村
  • 探寻基层医疗多元图景,体悟医者使命担当
  • 红色星火映初心 青春足迹印井冈 ——南昌大学“三湾长存,吉安永新”实践队探访井冈山革命圣地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