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畲族非遗的活态传承之路,近日,我院“织韵畲乡”非遗传承青创实践团队走进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弄村,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带编织技艺”传承人蓝延兰老师。

在访谈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畲族彩带是流传悠久的传统手工艺织品,既是生活实用品,还是畲族男女青年定情信物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其编织蕴含着独特智慧——以中间挑花的特定根数黑线为基础,编织出“王”、“万”、“风”等寓意深远的传统字符纹样。

为留住这份技艺,蓝老师从六七岁在外婆膝下模仿,到如今成为国家级传承人,依旧坚持编制彩带,不改初心。蓝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蓝老师不仅守护着彩带的编织技艺,更珍藏着畲族的集体记忆。
当成员们问及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时,蓝老师表示彩带编织已从利用传统的黑、白、绿三色线拓展到更丰富的彩色丝线,彩带变得更鲜艳,更受大众喜爱了。此外,她还提到用毛线织围巾的尝试。这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蓝老师在访谈最后表示,她的最大心愿是彩带能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传承人能得到稳定的经济保障,从而持续地带徒授艺。她希望年轻人能助力创新,为宣传、传承彩带编织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专访,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畲族彩带编织的技艺细节与文化内涵,更体会到了非遗传承背后“守正创新”的深层逻辑。未来,团队计划将畲族彩带纹样图谱整理成图文资料,同时通过短视频记录编织过程,让更多人看见彩线中流淌的畲族文化,使得彩带技艺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