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容县沙田柚融入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容县沙田柚融入非遗文化

文字(通讯员):徐天语
指导老师:杨帆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此大背景下,7月13日,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乡村振兴助力团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就容县沙田柚产业与柚文化共融计划开展实地调研。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挖掘当地沙田柚农业资源与柚文化特色,促进特色民族文化与沙田柚品牌的融合,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思路。通过与当地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以及实地探访沙田柚王园,调研队了解了容县沙田柚的品类、产量及地域分布特征,重点关注了具有地理标志的沙田柚的发展现状,同时深入探究了沙田柚的古法种植技艺、柚皮糖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与农业生产的关联度,为后续构建柚文化与沙田柚品牌融合发展模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1为调研队成员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林分院前的合影。陈秋丽供图

   资源禀赋:地理标志凸显独特优势

       在与当地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调研队初步了解了容县沙田柚的相关情况。容县沙田柚能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其独特的农业资源和扎实的品牌基础密不可分。当地红壤与沙壤土壤条件、气候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核心品种“容蜜柚”和“容香柚”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品质优势。
容县沙田柚产业的集群效应既体现了区域种植的集中化优势,也反映出当地在产业布局上对优势地块的充分利用。而年产值超20亿元的规模,更是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地探访:科技与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图2为调研队参观沙田柚王园,陈秋丽供图
       随后,在当地技术人员的引导下,调研队伍参观了沙田柚王园种植基地,在这里,科技与传统碰撞的痕迹清晰可见。无论是精准灌溉还是土壤传感器,这些技术的落地,不仅让种植效率提升,更让果实品质有了稳定保障,传统农业正逐步迈向精细化管理。
古法种植技艺里,藏着当地人对自然节律的理解,从选种到施肥,每一步都延续着传承的智慧;柚皮糖的制作工坊里,手艺人口中的火候掌控、晾晒时长,是味觉记忆的延续。科技让产业有了效率的翅膀,而文化则为其注入了灵魂的厚度,二者交织,让沙田柚产业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融合发展:多维度助力产业升级


图3为沙田柚王园种植基地的柚子。陈秋丽供图
       在探索沙田柚产业与非遗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上,容县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实践。包装设计融入地域文化符号,特级果采用传统釉彩陶罐盛放,既凸显品质差异,又让每一份产品成为文化载体。这种别出心裁的组合,让品牌溢价空间不断扩大,也让消费者在购买中感受到独特的地域风情。
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上,传统批发市场虽仍占主导,但电商平台的崛起正在重塑格局。直播镜头前,果农与顾客实时互动,单场销售纪录不断刷新;合作社统销稳定价格体系,让小农户避免了市场波动的冲击。
       从田间到舌尖,从劳作到体验,一条贯穿生产、加工、销售、文化体验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既让产业价值层层递增,也让农民在价值链中的话语权持续提升。
此次容县之行,让“农品新生”调研队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科技与文化在推动沙田柚产业发展中的双轮驱动力量。非遗文化为沙田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科技力量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二者的融合碰撞,正孕育着容县沙田柚产业升级的无限可能。
作者:徐天语 来源:徐天语,陈秋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容县沙田柚融入非遗文化
  • 边疆推普新路径:体育课堂“语言+”
  • 专访韦霞:20 余载特教路,以爱拓宽特殊孩子的生活宽度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