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忆峥嵘岁月 传铿锵火种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重温革命艰苦岁月,在信仰的光辉照耀下源源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2025年7月11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辅导员王辰老师带领下赴“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实践团队师生在“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门前合影  左旭摄
  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铁北东路的“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乃一处意义非凡的“红色印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中原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保存着珍贵的历史记忆。门前矗立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轻扬,青砖灰瓦的建筑群无声地诉说着百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暗夜寻光:“马克思主义”在河洛大地的传播
  步入“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一幅巨大的浮雕映入眼帘。只见上面刻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场景。也是同一年,千里之外的洛阳,一颗红色种子正在悄然萌发。
王辰老师带领实践队员们简单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李佳美摄
  展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在河洛大地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思想如春风般吹遍全国。洛阳作为陇海铁路的重要枢纽,工人运动日趋活跃。1921年11月,李大钊派共产党员游天洋到洛阳开展工人运动。游天洋以陇海铁路洛阳机务段为据点,创办工人夜校,宣传革命思想。望着展柜里陈列的当时《新青年》《劳动周刊》等进步刊物,蒋崇锋意味深长地说道:“那些泛黄纸页上酣畅淋漓的文字,依然能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热血沸腾。”
  星火初燃:“中共洛阳组”诞生犹如惊雷破空
  1921年12月,在游天洋等人组织下,“中共洛阳组”正式成立,标志着河南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展厅墙上一份珍贵的《陇海铁路罢工宣言》,吸引了实践团队师生们的注意。王老师向大家讲道:“1921年11月,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洛阳成为当时斗争的中心。罢工最终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河南乃至全国工人运动。也正是这次罢工的成功,直接促成了‘中共洛阳组’建立,标志着河南的革命斗争从此进入了有组织的新阶段。”
王辰老师为实践队员们娓娓讲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李佳美摄
  展柜里还陈列着游天洋日记的复刻件,其中一页这样写道:“工人们开始觉醒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星星之火,燃遍中原。”字迹虽已模糊不清,但那份坚定的信念仍跃然纸上。
  赓续血脉:建强“红色基因代代传”骨干队伍
  “中共洛阳组”成立后,迅速在河南各地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展馆第三部分集中展示了党组织如何在“白色恐怖”下仍然顽强坚持斗争的情景。一幅动态地图上,红色线条从洛阳向郑州、开封、信阳等地延伸,象征着革命火种迅速扩散。
  最令人实践团队师生们为之动容的莫过于“革命烈士墙”,上面镌刻着数十位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洛阳组早期党员的名字。他们中有的牺牲时年仅二十岁左右,有的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未能留下。
  展厅第四部分题为“薪火相传、铸就辉煌”。主要聚焦于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洛阳广大干部、群众继承优良传统、担当时代重任、奋力拼搏进取的光辉事迹。
  
蒋崇锋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五四运动”在洛阳引起的反响  李佳美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们走出“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夕阳的余晖洒在院内那棵枣树上。大家纷纷表示,中国共产党从筚路蓝缕到行稳致远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值得青年学子认真学习、不断研究。
作者:文/王辰 何文卓 图/左旭 李佳美 蒋崇锋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忆峥嵘岁月  传铿锵火种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中共洛阳组诞
  • 黄土之上·红音燎原队(六)| 溯艺信天,聆韵延安
  • 博爱入农家,“禾力”共收谷
  • 博爱入农家,“禾力”共收谷
  • 午后骄阳似火,晒着丰收的稻谷也照着实践队队员,厦门医学院“博爱乡暖,芋田一厦”博爱禾力实践队进入农户家中,“禾力”收谷。
  • 07-14
  • 古法仙草,熬出岁月回甘,凝结非遗传承
  • 趣味心理探奥秘,童心绽放新体验——宁波轨道交通暑托班心理课开启“心灵奇旅”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