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25年7月6日,厦门医学院博爱乡暖,芋田一厦-博爱禾力实践队在王文胜、宋翊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水饺妈妈店,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仙草的熬制秘密。
古法仙草是一种传统手工制作的草本饮品或甜品,以仙草为主要原料,通过熬煮、过滤、凝固等工序制成,具有清热解暑、天然成形的特点。在现场,水饺妈妈为我们介绍古法熬制仙草的方法。干仙草叶经浸泡洗净后,加食用碱揉搓出胶质,入铁锅加水煮沸超1小时。首次熬煮过滤取汁,渣滓二次熬煮再过滤并挤干,合并两次滤液。待滤液冷却成型、切块即成仙草冻。传统做法会用红薯淀粉水增稠,保留天然风味。
图为水饺妈妈清洗仙草

图为水饺妈妈熬制仙草
在熬制现场,实践队队员们自发围成一个圈,认真倾听王文胜老师与水饺妈妈的交流沟通,了解到了制作古法烧仙草的材料准备和大致流程。学到了反面搓仙草叶比正面搓仙草叶更容易出胶。讨论新老仙草对最终熬制的仙草冻口感的影响,得出老仙草的口味更加正宗,同时王文胜老师还为实践队队员科普了新叶为氮代谢、老叶为碳代谢等知识。古法烧仙草不仅仅是一道从古至今夏日解暑小甜品,还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市面上的烧仙草多为科技与狠活,只需用一包粉在20分钟内即可食用烧仙草,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水饺妈妈仍坚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古法烧仙草熬制五小时,得到真正传承的烧仙草甜品。
图为王文胜老师为实践队队员科普知识
参与古法仙草制作实践后,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价值。从挑选仙草干到五小时慢火熬煮,每一步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与匠心,这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制作过程中,对耐心与专注力的锻炼,以及成品带来的成就感,也有助于个人成长,培养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的生活态度。
最后王文胜老师表示,古法仙草冻的制作不仅是一种烹饪技艺,更是南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社会,这些传统制作工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此次对古法仙草冻制作技艺的学习,不仅能让实践队队员们品尝到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水饺妈妈店前合影
供稿人:杜天虹、吴琼、颜沛垚、郭诗涵、王宇豪、林丽霞、陈思锦、廖双湧、雷煦、林艺敏、田阿兰、陈冰宣、刘森凤、周莘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