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非遗织锦,反诈护心”——后坡街记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创新反诈宣传形式、拓宽文化惠民路径,推动非遗传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7月4日上午,我们“全民反诈,青芒传声”志愿服务队联合解放路街道后坡街社区,为居民们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反诈”盛宴。
七月的晨光,带着暑气初升的热度,悄然漫过后坡街社区小院斑驳的灰墙,在道路上跳跃。在社区活动中心,队员们正清点着物资,民警与非遗传承人们也在做着准备,宣告着一场精心策划的“非遗走进反诈课堂”系列活动,正悄然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大学生将知识融入实际的传递,更是一次将文化根脉融入社区治理的温暖尝试。

活动伊始,我们的队员率先登场,将近期高发的电诈、集资骗局,化作一幕幕身边的故事。从“冒充公检法”那令人心悸的恐吓,到“虚假理财”包裹糖衣的陷阱,再到“网络刷单”步步紧逼的连环局,队员们用最通俗的语言,一层层剥开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反诈意识。

刘鲁昊警官的登场,带来了更贴近肌肤的警醒。他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反诈案例台账,记录的正是街坊邻居的真实遭遇。他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楔子,语气恳切如家人叮咛。他反复强调着那个朴素的真理:无论电话那头自称多么权威的“官方”,无论短信里借钱的是多么熟悉的“朋友”,务必多打一个电话,多走几步路去当面问清!那斩钉截铁的叮嘱,是警察蓝盾在烟火人间最坚实的守护。


知识抢答环节,随着道道精心设计的反诈题目抛出,社区居民们纷纷举手,踊跃参与抢答。叔叔阿姨们仿佛回到了课堂,答案在讨论声中愈发清晰。凭借在宣讲中所学的知识,他们大多能够精准作答,每一次正确的回应,都是对其自身反诈意识的一次加固;对于少数答错的情况,队员们则耐心进行补充讲解,将知识盲点转化为反诈“免疫点”。这场互动答题,不仅是对居民们所学反诈知识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次生动的“反诈实操”演练,助力防骗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而将整场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的,是那清脆悦耳的快板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派竹板快书”传承人刘亚伟老师精神抖擞,一段原创反诈快书《夕阳反诈先锋团》惊艳亮相。竹板翻飞,节奏铿锵,幽默诙谐的唱词,将那些诈骗套路编排得活灵活现。在刘老师生动的表演和朗朗上口的韵律中,化作台下阵阵会心的笑声与如雷的掌声。严肃的反诈知识,竟能如此春风化雨,借由古老曲艺的韵脚,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坎上——这“非遗+反诈”的奇妙融合,无疑是今日最亮眼的一笔。


活动尾声,社区负责人与我们进行了热切的交流,也对我们之后的活动提出了建议与期待。我忽然觉得,我们青芒反诈队与街道、与非遗传承人合力搭建的,远不止一个课堂。它更像一架精巧的织机,以非遗文化为经,以防诈知识为纬,将智慧的丝线,细细密密地织进后坡街寻常巷陌的生活纹理里。这方小小的社区庭院,此刻正因这份用心而显得格外温暖。未来,我们还将走进更多街巷,让“学生+社区工作者”的联动之网,承载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守护力量,覆盖更广,扎得更深,只为那万家灯火下,每一份平凡珍贵的幸福都能安然无恙。
作者:张琪 杜畅 来源:范家瑜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非遗织锦,反诈护心”——后坡街记
  • 蒲絮乘风逐白鹭,书声化雨润星河
  • 从眼里有光到心里有爱:华农实践队探索乡村儿童赋能“潮州样本”
  • 宁波轨道交通暑期公益托管班首周精彩回顾——特色课程照亮成长之路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