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呢?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在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后发出“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的深情嘱托;是华坪女高的张桂梅校长在面对大山的姑娘难以接受到好的教育的困境时,默默对着胸前那枚熠熠生辉的党徽暗暗咬牙,不辞辛苦的建立起第一所系统性实现全免费的女子高中,用坚守改写山区女孩的命运;是返乡大学生放弃城市高薪回到家乡小学,用熟悉的乡音讲课,告诉孩子们:"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为了有能力让家乡变得更好。" 更是湖北医药学院的"蒲公英为梦而生"志愿服务队15名队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需求,于6月30日奔赴竹山县擂鼓镇天英托管中心,开展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期待着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为山区孩子播撒希望的种子。
课件无言,教育有声;技术有限,匠心无限在竹山县擂鼓镇天英托管中心支教活动中,满怀热情的支教团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挑战——当地学校缺乏多媒体设备,精心准备的PPT课件无法播放。面对这一突发状况,队长熊翔迅速召集全体队员紧急商讨对策。
“我们原本依赖PPT来呈现生动的内容,但设备条件有限,反而让我们回归了教育的本质。”队长在临时会议上说道。队员们没有怨言,而是迅速调整教学策略,化繁为简,以教师讲解为核心,穿插互动问答,用语言和板书传递知识。没有多媒体播放设备,队员们就通过手绘图示、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后面支教的过程中,课堂氛围并未因技术缺失而黯淡,反而因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更加活跃。
面对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队员们既心疼又感动,更加坚定了用知识传递温暖的信念。“虽然条件简陋,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点不减,这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一位队员动情地说。另一位队员也感慨道:“这次经历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工具,而在于心与心的传递。”最终,本次的“无PPT课堂”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让支教团队领悟到——在资源有限的土地上,真诚与智慧才是最好的教具。

图为团队队员在上民族文化课。 卜祥吉 供图
师言如春暖稚心 童声初绽怯课堂在湖北医药学院"蒲公英为梦而生"志愿服务队的支教课堂上,一个有着的干净的大眼睛的男孩总是紧紧攥着衣角,眼睛始终追随着队员手中那支会发光的彩虹荧光棒。这样的场景,在支教初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奖品——五彩斑斓的荧光棒、可以捏出各种形状的橡皮泥、甜滋滋的棒棒糖,像一个个小小的诱惑,在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老师看到你刚才小声说出答案了呢,能不能大声地告诉其他小朋友?"队员王曾微蹲在一位始终低着头的小男孩身边,轻轻握住他微微发抖的小手。她的声音很轻,慢慢的鼓励着他。小男孩的嘴唇蠕动了几下,终于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重复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要点"要…要…要呼救"。那一刻,整个教室突然安静下来,随后王曾微老师带头鼓起了掌,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一步真的很难,我很早就注意到他了,真的表现得很棒,希望他以后也能越来越好。"课程结束后队员王曾微激动的说。
支教队员们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鼓励方式:李慧敏会故意把问题拆解成更简单的提问;张云淇总是先让活泼的孩子示范,再悄悄问腼腆的孩子"你觉得他说的对吗";王静仪则将准备好的适龄玩具摆在讲台上,只要尝试开口就能上台挑选自己心仪的玩具。这些创新的上课策略像春雨般浇灌着孩子们心中的那颗名为"勇敢"的萌芽,不少小朋友表示自己终于在课堂上迈出了第一步!

图为小朋友在展示手工课成果。 卜祥吉 供图
七日支教润童心 鸢飞载梦向未来毛主席曾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七天的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告别的日子。回顾这七天,在队员卜祥吉的悉心教导下,同学们已经可以正确拿起毛笔有模有样地写出简单的毛笔字,孩子们的进步让志愿者倍感欣慰; 在手工课程教学中,志愿者岑婧琪则采用分步示范教学法,指导学生完成千纸鹤,小螃蟹,卡通手表等折纸作品。托管中心教师表示,这类课程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饶凯丽老师负责的科学实验课成为最受期待的课程之一。"火山喷发"等趣味实验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展现出直观实验现象并由老师引导让大家探索出科学原理,引发了学生们对于化学反应实验的浓厚兴趣,使大家看到了课本之外的"新大陆",在观察新奇的实验现象之余,更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实验课的参与感和探索出书本上的文字原理的快感。
队员张艺菡的棋类课程,通过五子棋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手眼配合能力。课程采用"基础讲解-实战对弈-复盘分析"的教学模式,通过棋盘上棋子位置的不断变化,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像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而最令人动容的是,医学体验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通过模拟听诊、急救演示等互动教学,不少孩子课后悄悄告诉老师:"我长大后也要当医生!"这一句话令队员们欣喜万分,更与志愿服务队的初衷相符:以医学专业特长为依托,通过"三个传递"(传递医者仁心、传递职业理想、传递成长希望)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当湛蓝的天空中飞满了五彩斑斓、承载着孩子们梦想的纸飞机时,本次支教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孩子们用最纯真的方式表达着不舍,有的送上自己画的图画,有的塞来家里带来的水果,还有的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送给老师作纪念。这些质朴而真挚的举动,让不少支教队员红了眼眶。或许,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分别,他们只知道会有很长时间见不到他们的老师了。但这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给支教队员们带来了满满的感动和力量,团队会承载着这些希翼,继续播种爱和希望。

图为队员在为同学们上医学体验课。龚新冉 供图

图为团队队员和小朋友们展示手工课的作品. 卜祥吉 供图
征途不停歇,蒲公英仍在路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随着天边迎来清晨的第一抹曙光,团队成员告别了美景优美的竹山县擂鼓镇,七日支教虽已落幕,但蒲公英为梦而生志愿服务队的使命仍在延续,蒲公英人将迎着朝霞继续踏上征途。教育,是点燃一盏灯,照亮一颗心;是种下一粒种子,等待一片森林。它不在高楼大厦,而在那些最需要光的地方。未来,团队将聚焦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制定详细规划。将计划与当地学校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定期开展线上教学与线下回访,确保教育资源持续输送,助力改善教学条件。团队还希望通过自身行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乡村教育,携手为孩子们创造更多可能。教育,是点燃一盏灯,照亮一颗心;是种下一粒种子,等待一片森林。它不在高楼大厦,而在那些最需要光的地方。征途不停歇,团队将以更坚定的步伐,为乡村教育事业持续贡献力量,助力孩子们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