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实践团深入天池能源将二矿 以青春之力践行能源报国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露天采矿班“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师生一行,跨越千里奔赴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二矿,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探矿山一线、强专业本领、筑报国之基”为行动指南,在露天采矿现场的沉浸式学习中,把课堂知识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让“能源报国”的青春誓言在北疆戈壁上落地生根。
作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核心矿区,天池能源将二矿以绿色开采、智能升级为发展引擎,是我国露天采矿领域的标杆企业。实践团首站走进矿区展厅,在企业技术团队的讲解下,通过三维沙盘、动态数据屏系统了解矿区的资源分布、开采规划及“采—运—排”全流程。当看到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智能化开采效率数据时,2022级露天采矿班学生李哲坦言:“课本里的‘露天矿生产系统’突然有了鲜活的模样,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衔接,让我对专业的认知更立体了。”
深入采矿现场的实践环节中,团队沿着采场台阶、运输廊道、破碎站等关键区域实地研学。在几十米高的作业平台上,企业工程师指着正在协同作业的电铲与无人驾驶自卸车集群,详解露天矿穿孔爆破参数设计、采装设备匹配原理等核心技术,尤其对“智能爆破监测系统如何提升安全性”“边坡稳定性动态监测的关键指标”等内容进行了细致讲解。实践团成员们边听边记,不时拿出课本对照提问,围绕“极端天气下设备高效运行”“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等问题与工程师深入探讨,现场俨然成了“移动课堂”。
“能源行业的年轻人,要把‘国之大者’刻在心里。”在与企业青年骨干的交流会上,将二矿总工程师结合自身参与矿区建设的经历寄语师生,“露天采矿不仅是挖煤,更是在守护国家能源安全,你们既要练就能解决问题的硬本领,也要有扎根行业的韧劲儿。”实践团指导教师王老师回应道:“西安科技大学始终以‘服务能源战略’为己任,这次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读懂‘能源报国’的分量,为未来投身行业找准方向。”
实践期间,团队还聚焦“露天矿智能化转型痛点”“西部矿区生态修复模式”等课题开展调研,通过访谈一线工人、收集生产数据、整理技术资料,形成了多份带着“矿场温度”的调研报告。实践团成员张悦在实践日志中写道:“站在绵延的采场边缘,看着自卸车在智能调度下有序穿梭,听着师傅们说‘这里的每一块煤都连着万家灯火’,我突然懂了‘能源报国’不是空话——它是工程师们攻克技术难题的日夜,是一线工人顶风冒雪的坚守,更是我们这代人要接好的接力棒。”
此次天池能源将二矿之行,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能源行业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在矿场学到的专业知识、感受到的责任担当融入学习生活,努力成长为“懂技术、敢担当、能吃苦”的能源新人,让青春在服务国家能源事业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据了解,“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是西安科技大学立足能源特色打造的品牌实践项目,已连续多年组织学生深入西部能源企业。通过“走一线、学技术、悟使命”的实践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明确人生方向,为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储备青春力量。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