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味家乡——家乡美食插画行动”
绘”味家乡——美食文化传承中的青年担当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2025年7月5日—7月12日
实践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主)、汝南县
一、实践背景
在全球化冲击与快节奏生活的双重挑战下,传统美食工艺面临断层危机。本次实践响应“绘味家乡”行动号召,以插画为媒介,深入河南三地调研玉山凉粉、开封灌汤包、汝南鸡肉丸子汤、胡辣汤四类非遗美食,记录技艺、传播文化,践行青年传承使命。
二、实践过程与成果
1. 田野调查与技艺挖掘
开封灌汤包:走访“第一楼”老字号,记录“三软三硬”和面技法、18道褶工艺、皮冻融汤原理,拍摄老师傅擀皮、包馅全流程。
胡辣汤(周口逍遥镇):溯源30余种香料配方,手绘熬制火候时序图,记录“勾芡如瀑”的视觉标志。
汝南鸡肉丸子汤:考证清光绪年间秘方,提炼“手工摔打鸡肉糜”的力道口诀。
玉山凉粉:采集桐柏山野生石花菜制粉工艺,速写传统石磨研磨场景。
2. 插画创作与文化解读
完成4幅系列插画
《包藏乾坤》:以剖面形式展现灌汤包“皮薄如纸、汤若熔金”的奥妙,配诗:“十八银褶拢云气,一口倾泻汴梁春”。
《胡辣江湖》:用浓烈色块碰撞表现汤中胡椒辛香,背景融入开封铁塔、逍遥镇镖旗等文化符号。
3. 问卷调研与传播实践
- 发放《地域美食认知度问卷》217份,数据显示:18-25岁群体仅12%能描述本土美食工艺,印证传承紧迫性。
- 制作1分45秒纪实短片《一勺一画寄乡愁》,剪辑技艺镜头与插画创作过程,突出“手作温度”。
三、实践反思:危机与破局
1. 传承困境
灌汤包“提褶收口”技艺需10年功底,青年学徒流失率达73%(老字号访谈数据);
工业化生产导致胡辣汤香料配比标准化,古法“一锅一味”濒危。
2. 青年行动路径
技艺可视化:通过插画分解复杂工艺,如将“灌汤包32秒速蒸法”转化为动态教程;新媒体赋能:在抖音发起#舌尖上的非遗河南#话题,插画视频播放量破15万次;产学研联动:提案建立“校-企-老字号”传承基地,推动技艺进课堂。
四、结语
本次实践以笔尖追溯舌尖,在描摹一屉灌汤包的十八道细褶时,我们触摸的是华夏饮食的千年肌理。青年当为“活态传承”的摆渡者——让非遗不再囿于典籍,而在插画中沸腾,于镜头下飘香。
作者:刘淇鑫 来源:学校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