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筑迹寻踪,匠韵薪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踏初心足迹,寻来时之根”社会实践团队近日前往宝鸡市太白山唐镇,开展有关唐风建筑结构以及对建筑文化的保护进行调研研究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核心目的是深入了解唐镇唐代风格建筑结构,探究唐代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现代传承,以助力古代建筑文化的保护。
  
  图1实践团合影
  
  一、团队介绍与准备工作
  
  团队的指导教师是万依丹老师,负责指导团队成员进行建筑结构分析以及进行传统建筑文化的讲解。学生团队由千佳慧、相宇璐、陈祖杭、徐可欣、方澄澄、黄思宇、张艺萌一行七名同学组成。
  
  在前往唐镇进行调研之前,团队成员广泛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掌握了许多典型的唐代风格建筑结构的外观形状与分析方法。基于此,他们制定了详尽的调研计划,以确保调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联系唐镇管理方,深入了解当地唐风建筑的实际情况,为实地调研做好充分准备。他们准备了调查问卷,以便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不同身份的人如游客、管理人员对唐镇唐风建筑的了解。此外,团队成员还进行了对唐代建筑文化的学习,以确保在现场调研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任务。
  
  二、调研背景与意义
  
  唐镇,坐落于太白山下,是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代表性建筑群,其管理方将现代建筑结合传统文化建造了一系列唐风建筑群。随着经济发展,唐镇管理方将唐镇开发成文旅康养小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唐镇唐风建筑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唐镇作为唐风建筑群,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需要得到妥善保护;另一方面,作为旅游景点,唐镇需要满足游客的需求,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唐镇管理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次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正是希望通过专业的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唐镇唐风建筑结构及其文化保护现状,团队成员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镇唐风建筑的特点和价值,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保护案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筑文化保护方案。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公众对建筑文化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推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2唐镇实地照片
  
  三、调研过程与方法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图3唐风建筑结构

  
  图4唐风建筑结构

  
  图5唐风建筑结构

  
  图6唐风建筑结构
  
  (一)现场勘查
  
  7月3日至7月4日上午,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记录等方法,深入了解了唐镇的建筑群。他们对唐镇内的主要建筑物进行了详尽的勘查。团队发现唐镇的建筑通过现代混凝土、钢结构技术将唐代建筑风格里斗拱、飞檐等传统元素十分细致地呈现出来。并且团队了解到唐镇管理方对建筑文化保护进行了细致的安排:根据保护区划,对唐镇进行分区管理,包括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等。
  
  核心保护区内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保持唐代建筑风格的原貌。建设控制区内则对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等进行了严格控制,以确保与唐代建筑风格相协调。环境协调区则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绿化、景观设置等手段,营造出与唐代建筑风格相匹配的整体氛围。无论是建筑的装饰图案,还是街道的铺设方式,都尽可能地还原了唐代的风貌。
  
  图7实地调研

  
  图8实地调研

  
  图9实地调研

  
  图10实地调研
  
  (二)问卷调查
  
  7月4日下午至7月5日下午,团队成员们总结了唐镇唐风建筑群的特色以及相关联的传统文化,设计并发放了文化保护与建筑设计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大众对于唐镇的认识。问卷包括唐镇的建筑元素中最能代表“唐风精髓”的建筑元素、对唐镇现有的设施评价及未来希望引入的文化体验。团队成员确保受访者准确理解问卷内容。
  
  图11问卷调查

  
  图12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不仅收集了数据,还了解了大众的实际想法,为唐风建筑文化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支持。大众对古代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期望和对调研的支持,为调研结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加强建筑文化宣传教育
  
  7月5日下午至7月6日上午,团队成员采取了分发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在唐镇宣传了古建筑保护知识及唐代建筑文化,旨在提升大众对于古建筑文化的保护意识。
  
  图13文化宣传教育
  
  他们制作的宣传册内容丰富,涵盖了唐代建筑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文化价值以及保护现状等多个方面。通过生动的文字和图片,团队成员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展示了唐代建筑的独特魅力,以及保护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邀请游客和居民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古建筑文化保护的认识和看法。
  
  图14文化宣传教育
  
  四、调研成果
  
  经过全面调研,研究团队深入了解了唐镇建筑的结构以及建筑文化保护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唐镇唐风建筑群在保留唐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唐镇的斗拱、飞檐等传统建筑元素通过现代技术得到了精细的呈现,不仅保留了古代建筑的神韵,还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力。同时,唐镇的建筑布局合理,空间层次丰富,既有宏伟壮观的建筑群,也有精致典雅的小景,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游览体验。
  
  此外,调研团队还发现,唐镇通过开展文化展览等方式,提升了公众对古建筑文化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团队成员认为,这些措施值得肯定和推广。
  
  图15调研报告(部分)截图

  
  图16调研报告(部分)截图

  
  图17调研报告(部分)截图

  图18成员实践日志

  图19成员实践日志

  图20成员实践日志
  
  五、后续展望
  
  本项研究仅代表了研究旅程的起始阶段。展望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深化研究结果,并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以及管理方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古建筑文化保护方案。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可以让大众都了解到古建筑文化的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研究团队也计划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带回校园,与更多的师生分享,激发更多人对古代建筑文化保护的兴趣和热情。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六、实践心得
  
  图21实践团合影
  
  团队队长千佳慧:在太白山唐镇实践中,我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看到仿唐建筑里斗拱、飞檐等传统元素借现代混凝土、钢结构技术呈现,也体会到文旅项目设计需兼顾文化与功能。这让我明白土木工程不只是技术,更融合文化、环境,同时发现自身知识短板,明确了后续学习方向。
  
  团队成员相宇璐: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实地勘查,我亲眼见证了唐镇唐风建筑中斗拱、飞檐等传统元素的精致呈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
  
  团队成员陈祖杭: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智能建造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次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方澄澄:参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唐镇文化建筑的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唐镇以盛唐文化为主题,在规划上独具匠心,整体布局为“一廊一环一心五区”,巧妙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将汤峪河、太白山与小镇串联,形成灵动的山水画卷。这次实践让我明白,文化建筑要扎根历史,尊重地域特色,兼顾现代需求,才能打造出富有生命力与吸引力的作品。
  
  团队成员黄思宇:参与关于宝鸡眉县唐镇唐代建筑风格的社会实践,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唐代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它让我明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我们应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团队成员张艺萌:在实地勘察唐镇古建筑时,我将课堂上学的建筑力学、材料学知识用于分析斗拱承重、梁架抗震等结构,直观理解了唐代建筑“稳定与美观统一”的智慧,也体会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作为土木专业学生,既要懂技术,更要守文化。未来,我会继续探索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徐可欣:在这次“筑迹寻踪,匠韵薪传”的社会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亲自参与现场勘查、问卷调查以及建筑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唐代建筑风格的理解,还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次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22实践证明
  
  七、结语
  
  “筑迹寻踪,匠韵薪传”,这是“踏初心足迹,寻来时之根”团队对唐镇唐风建筑结构调研以及宣传古建筑文化保护的生动写照。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唐镇唐风建筑的现状,也深刻认识到古建筑文化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宣传古建筑文化保护知识,提升了公众的保护意识。
  
  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和紧密协作。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用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态度,为唐镇唐风建筑文化的保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感谢唐镇管理方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调研机会。
  
  展望未来,“踏初心足迹,寻来时之根”团队将继续关注古代风格建筑的结构与古代建筑文化保护传承的问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青春力量。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更多的古建筑将得到妥善保护,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踏初心足迹寻来时之根”实践团 来源: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筑迹寻踪,匠韵薪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 万灵探秘第六弹——三代匠心守传承,一味一艺见初心
  • 红炭山前传薪火,青春力量暖童心:龙岩学院公益辅导班社区开课
  • 南财力量汇聚迎春 支教开营筑梦童年
  • 非遗再起航,童心塑匠意——邵阳学院“技”艺双馨团队再次走进新田村开展陶艺课堂
  • 邵阳学院“艺”心志愿者服务团开展金箔画课堂助力乡村美育
  • 邵阳学院“艺心”志愿者服务站三下乡:非遗课堂点亮新田村孩童文化梦
  • 非遗进乡村,童心传匠心——金箔画走进新田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