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邵榆雯)为积极响应健康养老国家战略,探索社区认知症预防新路径,2025年6月26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认知‘常’有爱,耄耋笑颜开”暑期实践团走进红梅街道红东社区开展“锦绣时光,蜀绣流芳”相框制作活动,与银发朋友们共执金剪,同启华章。
青春志愿红,非遗传承新力量。当青铜纹蜀锦残片在木质相框中重绽华光,当珍珠缀饰为褪色牡丹再添灵动,尘封于时光深处的文明之花,正通过一双双交握的手悄然盛放。为积极响应健康养老国家战略,探索社区认知症预防新路径。从精巧裁剪相框轮廓,到精心挑选蜀锦纹样,再到细致粘贴珍珠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倾注着大家的巧思与温情。银发朋友们沉浸在蜀锦的美学世界里,往昔的缝纫记忆被唤醒,现场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实践团队成员与银发朋友们一起制作蜀锦相框。姚可薇 供图
“经纬交织千年韵,巧手绘就桑榆情”。开展“蜀锦相框手工制作”特色活动,让传统技艺在社区绽放新彩,为银发朋友们的晚年生活添上一抹绚丽的非遗亮色。活动筹备阶段,团队成员深入调研蜀锦文化,走访蜀锦非遗传承人,学习蜀锦的历史渊源、织造工艺与美学价值。考虑到社区银发朋友的参与特点,团队对传统蜀锦制作进行简化与创新,设计出“蜀锦相框”手工体验项目——将蜀锦纹样的布料裁剪、拼贴,与相框装饰相结合,既保留非遗韵味,又便于银发朋友操作。同时,精心采购色彩丰富、纹样精美的蜀锦布料、实木相框、装饰配件等材料,提前布置活动场地,营造出古雅温馨的非遗体验氛围。
作为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使者”,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展现了专业素养与志愿精神。她们提前精心编制《蜀锦纹样解读手册》,为参与者深度解读蜀锦文化;设置规范的“安全操作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结合项目特色,设计科学的分步骤操作流程。“每一片蜀锦,都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实践团成员们积极运用认知症预防的作业疗法,引导银发朋友们讲述蜀锦故事,在语言交流中锻炼思维能力。
蜀锦纹样解读以及制作方法介绍。姚可薇 供图
指尖非遗韵,时光流转情意长。实践团成员们围坐在银发朋友身旁,聆听她们的人生故事,细心调整装饰细节。当精美的蜀锦相框逐渐成型,银发朋友们纷纷赞叹:“真漂亮咧!”灯光下,老花镜的金属边框泛着微光,玫红与黛青交织的缠枝莲纹,仿佛也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一位阿姨感慨地分享道:“年轻时就爱摆弄针线活,这次重拾手艺,既新鲜又亲切!”活动尾声,一场小型“蜀锦相框成果展”精彩呈现。银发朋友们的作品各具特色,有的相框里是传统“云纹”蜀锦,古朴典雅;有的融入现代色彩搭配,活泼新颖。此次社区蜀锦相框手工活动,不仅让银发朋友们亲身感受蜀锦非遗的魅力,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搭建起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的桥梁。当银发智慧邂逅千年蜀锦,传承的火种在社区悄然蔓延。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非遗进社区、进乡村,让更多像蜀锦这样的文化瑰宝,在银发群体的参与中焕发生机,助力活动在文化传承与养老服务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让桑榆之景与非遗之光交相辉映,共谱乡村文化振兴与晚年幸福生活的美好篇章。
实践团与银发朋友们展示成果。姚可薇 供图
一锦一框,定格青年学子的志愿初心;一针一线,织就校社协同的助老情怀。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爱为引领,推动传统技艺与智慧康养的深度融合,守护社区银发群体的认知健康,让“老有所乐”的灿烂笑容,成为社区最动人的风景,为构建幸福老龄化社会添彩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