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在校园角落播种未来:一群大学生如何用双手搭建智慧农园梦

发布时间:2025-05-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没有高端实验室设备,只有二手传感器、自制的防水罩和贴满便签的种植记录本——这是我校“绿色智慧农教”团队奋战12个月的根据地。

用双手解决现实难题
去年雨季,价值千元的温湿度计因水汽侵蚀集体罢工。团队没有经费换新,转而用塑料饭盒改装防水罩,电子工程专业同学连夜刷环氧树脂密封。“现在这些‘饭盒传感器’已稳定运行半年。”负责人笑着说。为节省开支,他们跑遍废品站淘来旧水管,学院同学用3D打印机制作转接头,拼凑出简易滴灌系统。

跨学科共创农教课堂
田间成了天然教室。他们发现文科生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远超预期:“他们注意到叶片卷曲的细节,帮我们修正了3次浇水方案。”团队开发的实践手册充满“土办法”:用手机测光软件替代专业照度计,拿外卖箱当临时育苗盒。最受欢迎的“Excel种菜课”上,商学院学生教大家用表格分析光照数据。“农教不该被设备束缚,重要的是培养问题意识。”

在泥土中看见可持续未来
每晚9点,团队成员雷打不动轮流巡棚。生物系刘阳的维修包里总装着硅胶和电路板:“上个月寒潮,我们裹着棉被给菜苗守夜。”翻看厚达200页的种植日志,满是手绘的虫害示意图和潦草的温度记录。志愿者在心得里写道:“亲手救活冻伤的菜苗后,我再也没浪费过食堂的青菜。”

目前,团队正将设备改造经验整理成开源手册。“条件有限,但探索无限。”这个被戏称为“草台班子”的团队,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在校园角落埋下了智慧农业的种子。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以玉林市‘一网三联两平台’为例”项目赴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
  • 七彩运动织暖阳,青春赋能助成长
  • 高校大学生提出“老幼共托”创新理念,深入社区调研上百份问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