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了解和弘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从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匠心筑梦理论普及观察实践团队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学习。
图1:交大西迁博物馆正门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踏入安静的校园,穿过梧桐大道,就来到了交大西迁博物馆。
进入交大西迁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博物馆的序厅部分,大厅中的雕塑以书卷的形式展示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西安交通大学,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在大厅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就是博物馆的第一部分——溯源南洋,该部分讲述了1896年至1955年间我校兴学强国的发展历程。本展厅展出照片图表400余幅,实物90余件,首次展出的代表性展品有:筹建南洋公学第一份正式文件——1896年盛宣怀《请设学堂片》、1899年《蒙学课本》、张美翊办学函件手迹、唐文治编写《南洋公学新国文》等。
图2:队员在西迁博物馆讲解
走进博物馆二层,就是交大西迁博物馆的第二部分——西迁,西迁部分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交大西迁故事和西迁后学校的发展情况,展出照片图表600余幅,实物100余件。在该展厅主要介绍了交大西迁的背景和过程,1956年彭康校长亲率六名教授来到西安选址,选择的地址正是如今的兴庆校区。
图3:西迁专列乘车证
当时西迁师生和教职工,就是拿着这样一张写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乘车证踏上了来到大西北的西迁专列。无论是年近六旬的钟兆琳老教授,还是留洋归来的年轻教师陈学俊,都义无反顾踏上了支援大西北的列车。
交大党组织和全校师生员工,始终把国家民族需要与学校命运、个人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向祖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代代交大人用爱国、奋斗谱写了西迁之歌,铸就了“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
图4: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沙盘模型
博物馆的致远部分主要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情况,该部分展出照片图表600余幅,实物100余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战略目标,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从溯源南洋的兴学强国,到西迁壮举的波澜壮阔,再到如今的创新港建设,交大西迁精神贯穿始终,让我深刻体会到“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深刻内涵。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从老一辈交大人的“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到如今新一代交大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种精神始终激励着交大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从西迁精神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