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乡情融韵焕新景 数联赋能启新程——安徽财经大学“乡情数联”实践团赴合肥市肥东县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2-2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寒冬时节,江淮大地依然涌动着蓬勃生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乡情数联”实践团深入合肥市肥东县,以“数智传播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技探索与人文关怀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访谈等方式,书写了一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未行先谋:数智赋能开启乡土新序章
  
  肥东县,巢湖之畔的千年古邑,吴楚文化在此交融,红色血脉在此传承。活动开展前,“乡情数联”实践团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成员们根据专业背景和兴趣特长,明确分工,涵盖调研策划、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确保调研工作有序推进。在行程安排上,团队精心规划,力求全面覆盖肥东县多个乡镇,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团队还与肥东县当地社区积极沟通,详细说明调研目的和计划,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图为团队与社区商讨实践事宜
  
  寻根江淮:当乡土记忆遇见数字浪潮
  
  1月25日,实践团正式踏上调研之旅。在店埠镇,团队成员走进肥东科技馆,目睹牛顿摆球的韵律与VR技术的奇幻在此碰撞;在和睦湖畔的公共书屋,他们记录下银发老者轻触电子屏查阅地方志的专注,也见证少年们通过云端图书馆遨游知识海洋的畅快。科技馆负责人感慨:“数字设备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乡村视野的一扇窗。”
  
  图为团队参观肥东科技馆
  
  而桥头集镇的双山抗战遗址群,则让实践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现代化的农家书屋里,《抗战史话》与《时间简史》相邻,光学显微镜与航空模型共展。社区负责人介绍:“我们既要守护历史的印记,也要为下一代播撒创新的种子。”
  
  图为负责人为团队讲述双山抗战遗址群历史
  
  破题实践:从田野调查到数字赋能
  
  实践团以“调研-分析-提案”为主线,深入基层挖掘文化需求。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团队走访了5处公共文化空间,访谈居民、文化工作者20余人,收集问卷100余份。团队成员发现,尽管肥东县的乡镇公共文化空间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问题,如数字设备更新不及时、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为此,实践团与当地文化工作者、居民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利用大数据分析居民文化需求、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活动、打造数字文化展示平台等建议,得到了当地社区的高度认可。
  
  图为团队对社区负责人的访谈
  
  成果落地:科技温度点亮人文灯火
  
  此次调研活动足迹遍布肥东县多个乡镇,调研团队深入基层,与当地居民、文化工作者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团队对肥东县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现状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研团队将对此次调研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肥东县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空间布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团队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在地化’与‘现代化’的双轮驱动。我们将继续发挥高校的智囊作用,让科技赋能文化,让文化反哺乡村。”
  
  图为团队在桥头集社区的合影
  
  此次调研活动,是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这场实践不仅是学术的探索,更是一场文化的接力——当数字技术扎根乡土,当年轻智慧浇灌传统,肥东的故事,终将汇入中国乡村振兴的壮阔江河。
作者: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乡情数联”实践团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乡情数联”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乡情融韵焕新景 数联赋能启新程——安徽财经大学“乡情数联”实践团赴合肥市肥东县开展寒假社会实
  • 爱洒敬老院 情暖老人心
  • 聚焦家乡交通配送,广集民意共促发展
  • 法治中国青春行——“新质生产力赋予盐城淮剧新生命”
  • 西南石油大学学子深入西林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