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黄海疆,心向党中央
为了深入了解青岛市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青岛市近五年高速发展背后的原因,思考新时代土木工程学生如何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刘伟铭参观了青岛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并徒步30公里亲身感悟沿海岸线的蓬勃发展。
进入城市规划展览馆,首先看到的是青岛市的巨幅地图,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地理格局注定了青岛市拥有深水良港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作为改革开放全国第一批14个开放城市之一,青岛市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飞速发展,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自2018年起,青岛市大刀阔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聚力招才引智,聚集产业转型,城市环境与规划持续建设,针对李村河,小麦岛,浮山湾等多地深入建设,不放过一处细节,这段改革与刘伟铭的中学时期完全重合,他意识到,青岛市的改革成果显著,国家各区域仍具有蓬勃的发展动力与潜藏的发展机遇。
当前形势下,土木工程行业似乎迎来了衰退期,刘伟铭进行了一次广泛地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各界对土木工程的看法,思考本专业学生何去何从。他发现,人们普遍对土木工程持消极态度,但是在扎扎实实走过青岛重点建设区域后,刘伟铭发现,虽然“大基建时代”已经结束,但时代向我们青年人提出更多问题,“海绵城市”,原有设施保护等等新课题接踵而至,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美收官之后,如何巩固结果,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仍需要土木工程人艰苦建设,土木工程行业仍然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阵地。
身为新时代新青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的大学生,应把握时代脉搏,真真切切地思考如何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投入自己的力量。
(刘伟铭在城市规划展览馆)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