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青年力量,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智惠万家·乡村振兴未来行”科技志愿服务团于2024年11月11日至13日,赴重庆市武隆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科技志愿活动。活动包括电力科普讲座、互动实验、“村晚”中的科学知识普及科学家精神宣讲。此次活动为当地青少年点亮了科学探索的火种,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文化与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科普讲座启迪梦想,科学力量助力成长 11月11日,科技志愿服务团走进仙女山街道中心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的电力科普讲座。2024级博士研究生段学涛志愿者在讲座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电学原理,并强调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通过互动与提问,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得这场科普讲座不仅让学生了解电学的基本概念,更深刻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村晚”舞台传递智慧,科学精神闪耀乡村 活动的亮点之一是2024年11月12日举办的“乡村好时节鲁渝共此时”村晚活动。
科技志愿服务团的段学涛作为特邀嘉宾,分享了自己与荆竹村的故事,并强调了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他回顾了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连续三年来深入武隆区的社会实践经历,提到每年团队不仅开展了公益心电测量、科普教育等常规活动,还通过策划主题活动推动科技知识的普及与落地实践。段学涛表示:“未来,‘翱翔之翼’团队将继续借助‘乡村振兴科研实践基地’和‘乡村大学城’,发挥各校学科优势,解决荆竹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动政企校三方合作,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
乡村文化融合科技,振兴发展迈向未来 11月13日,科技志愿服务团继续深入武隆实验小学、武隆中学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从“静电雪人”到“柠檬发电”实验,从空气压强的物理原理讲解到“空气加农炮”的组装与发射,通过互动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活动为武隆乡村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创新的科技体验,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向乡村青少年传播了科学家精神。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科技志愿服务,推动科学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未来,“翱翔之翼”团队将开展更多面向乡村青少年的科技科普活动,助力农村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文字:许航,王妙琳
图片:谭尧,王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