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浪潮下“年味”变迁之深度调研
——基于 2900 人的实证分析
□林佳缘(城市与环境学院2402班)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年味变淡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本研究通过对2900人的问卷调查,深入探究年味变淡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年味略有减淡或基本保持不变,但仍有19.48%的受访者觉得年味明显更淡。在导致年味变淡的因素方面,现代科技对人际交往和团聚方式的改变(55.24%)、工作压力与快节奏生活导致过年时间压缩(53.9%)、消费观念转变对传统年俗消费的影响(53.03%)等较为突出。
年味变淡对个人产生了多方面影响,41.9%的人表示过年没了儿时的兴奋劲儿,生活少了盼头;31.1%的人认为亲戚间相聚机会变少,亲情纽带不再紧密。同时,经济发展对春节文化传承也有不同影响,36.17%的人觉得传统习俗简化虽可惜,但不影响主要传承;12.52%的人则认为这是巨大损失。
为让传统年味不被淡化,超半数受访者支持增加家庭团聚频率(55.48%)、加强教育与宣传传统文化(55.14%)、创新过节方式(54.62%)等措施。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年味变化、促进春节文化传承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策略,让春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持续焕发生机。
【关键词】年味变淡;春节文化;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传承策略
一、引言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情感记忆。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年味越来越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种变化不仅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更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为深入探究年味变淡的原因、影响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本次调研面向广大民众,共收集到2900份有效问卷,涵盖不同性别、年龄群体,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从个人对春节的感受、传统习俗参与频率变化,到经济发展、现代科技等因素对年味的影响,全面且系统地进行了调查。希望本报告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理解春节文化的演变提供实证依据,为传承和弘扬春节传统文化、提升节日氛围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持续绽放光彩,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剖析年味变淡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究经济发展、现代科技、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对年味的具体影响,例如分析新兴娱乐方式、消费观念转变、工作压力等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春节的体验。同时,调研也关注年味变淡对个人情感、家庭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了解人们在年味感知变化中的心理落差和文化认知的改变。此外,通过收集大众的看法和建议,挖掘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让传统年味得以延续和强化的有效途径,如探索创新过节方式、加强文化教育宣传等可行性策略,为传承和弘扬春节传统文化、提升节日氛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方向指引,促进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专业调查网站等渠道广泛发放问卷,覆盖了不同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人群。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900份,确保了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问卷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对春节的看法、春节传统习俗参与情况、年味变化感知、影响年味的因素、经济发展对春节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传承年味的建议等多个维度,通过单选题、多选题等题型,全面收集受访者的观点和反馈。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受访者基本信息性别分布:在2900名受访者中,男性占比42.03%(1219人),女性占比57.97%(1681人),女性参与调查的人数略多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在家庭和社交活动中通常更为活跃,对节日氛围和传统习俗的关注度相对较高有关。
年龄分布:25岁以下人群占比最大,达42.62%(1236人);26-35岁人群占27.34%(793人);36-45岁人群占19.9%(577人);45岁以上人群占10.14%(294人)。年轻群体在调查中占比较高,这或许与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更易触达年轻人群有关,但也反映出年轻一代在春节文化传承与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对春节的认知与感受春节在受访者心中的地位:在受访者眼中,春节的意义多元。46.24%的人将其视为非常期待和兴奋的节日,春节于他们而言,是阖家团圆、共享欢乐的美好时光;但也有21.76%的人觉得春节是无聊、无感的假日,11.28%的人把它当作普通假日,还有20.72%的人因家庭聚会、亲戚询问等感到有压力。
在参与春节传统习俗方面,37.62%的人表示和以前一样频繁参与,不过也有36.76%的人参与次数略有减少,14.48%的人大幅减少,仅参与少数重要习俗,甚至11.14%的人基本不再参与。这反映出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对于“年味”,多数人认为有变化。19.48%的人觉得明显更淡,33.93%的人感觉略有减淡但仍有传统氛围,仅有12.93%的人认为变得更加浓厚。年味变淡对个人产生了不同影响,41.9%的人表示过年没了儿时的兴奋劲儿,31.1%的人认为亲戚间关系因相聚机会减少而疏远。
在感受年味的方式上,贴春联、挂灯笼等传统装饰以55.07%的选择比例成为人们感受年味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团聚共进年夜饭(48.52%)、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或相关电视节目(51.76%)也备受青睐,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祝福(46.83%)则体现了现代科技对春节的影响。
表1:样本对于春节的看法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A.普通假日 |
327 |
11.28% |
B.无聊无感的假日 |
631 |
21.76% |
C.非常期待的假日 |
1341 |
46.24% |
D.有些压力的节日 |
601 |
20.72% |
(三)对年味变化的感知年味变化的总体趋势:对个人而言,年味变淡带来了复杂的感受。41.9%的受访者表示过年没了儿时的兴奋劲儿,感觉生活少了盼头,心里空落落的。传统春节带来的情感期待在减弱,日常的生活乐趣也受到一定影响。同时,12.86%的人认为年味变淡使得不再重视春节里尊老爱幼、辞旧迎新这些传统观念以及文化习俗,行为缺少了文化指引,不利于个人价值观的塑造。不过,也有14.14%的人觉得年味变淡对个人没什么影响,这反映出不同个体对年味变化感受的差异。
在家庭层面,年味变淡影响着亲情关系。31.1%的人认为亲戚间相聚机会变少,关系慢慢疏远,亲情纽带不像从前紧密。经济发展促使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过年时间被压缩,家庭团聚时间缩水,传统走亲访友习俗受冲击,这些都使得家庭关系的维系面临挑战。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经济发展促使许多传统春节习俗简化甚至消失,这引发了不同的看法。16.31%的人认为简化是顺应时代,春节文化传承会以新形式继续;35%的人觉得只要保留核心习俗,简化部分仪式对传承影响不大;但也有36.17%的人感到较为可惜,认为部分文化价值会流失;12.52%的人则认为这是巨大损失,传统习俗缺失会破坏文化完整性。这表明人们对春节文化传承的重视,也凸显了在习俗变化下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
然而,经济发展也为春节文化带来了新机遇。线上直播让偏远地区的特色春节活动被更多人知晓,社交媒体使春节习俗、故事等传播范围更广,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大量春节创意作品,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这些现代科技手段为春节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途径。
年味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在接受变化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如培养文化继承人、创新过节方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宣传等,让传统年味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发展,使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
不同年龄群体对年味变化的感知差异:通过对不同年龄群体的交叉分析发现,45岁以上群体中认为年味明显更淡的比例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这一群体对传统春节的记忆更为深刻,对年味的变化感受更为强烈;而25岁以下群体中认为年味变浓或保持不变的比例相对较高,这或许与年轻群体对新兴过年方式接受度高,能从新形式中获得年味体验有关。例如,年轻群体更倾向于通过线上互动、参与新兴的春节主题活动等方式感受年味,而这些新方式对于年长群体来说可能缺乏传统年味的韵味。
表2:样本对于年味变化的看法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A.明显变淡 |
565 |
19.48% |
B.略微减淡,但仍有传统氛围 |
984 |
33.93% |
C.基本保持不变,氛围依旧浓厚 |
976 |
33.66% |
D.变得更加浓厚,传统习俗得到重视 |
375 |
12.93% |
(四)年味变淡的影响对个人情感的影响:41.9%(1215人)的受访者表示年味变淡使得过年没了儿时那种兴奋劲儿,感觉生活少了盼头,心里空落落的;31.1%(902人)认为亲戚间相聚机会变少,关系慢慢疏远,亲情纽带不像从前紧密;12.86%(373人)觉得人们不再重视春节里尊老爱幼、辞旧迎新这些传统观念以及文化习俗,行为没了指引;仅有14.14%(410人)认为年味变淡对个人没什么影响。这显示出年味变淡对个人情感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人们在失去传统年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与过去情感和价值观的紧密联系。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从社会层面看,年味变淡意味着春节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传统的家庭观念、邻里关系以及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内涵的流失可能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凝聚力。例如,传统的庙会、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参与人数减少,不仅导致这些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也使得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减少,不利于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
表3:样本认为年味变淡的影响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A.对个人没什么影响 |
410 |
14.14% |
B.亲戚关系日渐疏远 |
902 |
31.1% |
C.没有以往的盼头,心里空落落的 |
1215 |
41.9% |
D.不再重视传统习俗,行为无指引 |
373 |
12.86% |
(五)导致年味变淡的因素现代科技与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认为“现代科技对人际交往和团聚方式的改变” 是导致年味变淡因素的受访者占55.24%(1602人),“新兴娱乐方式对传统年俗活动的冲击”占45.55%(1321人)。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娱乐方式,人们在春节期间更多地沉浸在虚拟社交中,减少了面对面的互动和传统年俗活动的参与。例如,很多人在家庭聚会上也各自玩手机,忽视了与家人的交流;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新兴娱乐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对传统年俗活动的兴趣降低。
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工作压力与快节奏生活导致过年时间的压缩”得到了53.9%(1563人)受访者的认同,“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如旅游过年的流行”占40.24%(1167人)。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春节假期被各种事务占据,难以全身心投入传统年俗活动;同时,旅游过年等新兴过年方式的兴起,也改变了传统的过年模式。在旅游过年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旅游体验,而对传统年俗活动的参与相对减少。
消费观念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传统年俗消费的影响”占53.03%(1538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对家庭团聚和年俗传承的影响”占31.34%(909人)。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得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消费行为更加注重个人享受和物质满足,对传统年俗消费的重视程度降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导致家庭结构分散,传统的家庭团聚和年俗传承受到影响。比如,一些人在春节期间更倾向于购买高档消费品或外出就餐,而对购买春联、鞭炮等传统年俗用品的热情不高;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春节期间返乡人数减少,使得一些农村地区的年俗活动难以像过去一样热闹举行。
(六)经济发展对春节文化的影响
对春节文化传播的影响:“商业广告过度包装春节文化,使其内涵被曲解或忽视”占53.62%(1555人),“外来文化借助经济全球化在春节期间传播,冲击本土文化”占52.97%(1536人),这表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春节文化传播带来了负面效应。商业广告往往更注重商业利益,对春节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呈现不够深入,甚至可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曲解文化内涵;外来文化的涌入,如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文化的流行,对春节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然而,“线上直播让偏远地区的特色春节活动被更多人知晓”占45.28%(1313人),“社交媒体使春节习俗、故事等传播范围更广,但内容碎片化”占51.17%(1484人),“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大量春节创意作品,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占33.52%(972人),说明经济发展也为春节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线上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不同地区的春节文化特色。
对春节传统习俗的影响:经济发展促使生活节奏加快,对春节传统习俗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传统走亲访友习俗受冲击”占55.48%(1609人),“让传统习俗的传承因年轻人没时间学习而面临困境”占55.31%(1604人),“使得一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筹备的仪式被简化或取消”占52.41%(1520人),“因时间紧张,家庭自制传统美食的习俗被削弱”占47.31%(1372人),“导致人们在春节期间也难以停下工作,无暇顾及传统习俗”占36.76%(1066人)。这些数据表明经济发展对春节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习俗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逐渐失去了生存土壤。
(七)留住年味的建议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加强教育与宣传传统文化”得到了55.14%(1599人)受访者的支持,“培养相关文化继承人”占43.38%(1258人)。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春节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习俗的兴趣,为传承春节文化奠定基础。例如,可以在学校开设春节文化课程,举办春节文化讲座和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的历史、习俗和文化内涵;利用媒体平台,制作和传播有关春节文化的优质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创新过节方式与文化表现形式:“创新过节方式,线上过年”占54.62%(1584人),“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占49.03%(1422人)。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创新过年方式和文化表现形式,能够增加春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开发线上春节互动游戏、举办线上民俗展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传统年俗活动等,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节的传统文化魅力。
增加家庭团聚与举办特色活动:“增加家庭团聚的频率”占55.48%(1609人),“呼吁本地特色年味活动的举办”占35.9%(1041人)。家庭团聚是春节的核心内涵之一,增加团聚频率有助于强化亲情纽带;举办本地特色年味活动,能够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人们更好地感受传统年味。社区和地方政府可以组织各类特色春节活动,如庙会、灯会、民俗表演等,吸引居民参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四、结论
(一)年味变淡现象确实存在且影响广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感受到年味有所减淡,年味变淡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春节的情感体验,导致过年的兴奋感和期待感降低,还对家庭关系、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以及社会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亲戚间关系疏远、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的重视程度下降,这反映出春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可能会逐渐消失,对民族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经济发展是影响年味变化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科技进步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年味变淡。工作压力增大和快节奏生活压缩了过年时间,使人们难以像过去一样全身心投入传统年俗活动;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传统年俗消费的重要性降低;现代科技改变了人际交往和团聚方式,新兴娱乐方式冲击了传统年俗活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影响了家庭团聚和年俗传承。同时,经济发展也为春节文化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如线上直播、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为春节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表达提供了渠道。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对春节文化的双重影响,合理利用其积极因素,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三)人们对留住年味有着强烈的意愿和多样化的建议尽管年味有变淡的趋势,但受访者对留住年味表现出了强烈的意愿,并提出了多种建议。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培养文化继承人,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创新过节方式和文化表现形式,结合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为春节注入新的活力;增加家庭团聚频率,举办本地特色年味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等措施,都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为我们留住年味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只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让传统的年味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五、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层面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春节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资金投入,支持传统年俗活动的开展,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设立春节文化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相关文化研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春节文化产业的企业给予支持;建立健全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破坏春节文化遗产行为的监管和惩处。
将春节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文化教育活动,如春节民俗讲座、传统手工艺制作课程等,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和热爱春节文化。同时,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面向成年人的春节文化培训,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此外,政府可以组织编写统一的春节文化教材,规范教学内容,确保春节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春节旅游产品,将传统年俗活动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既促进旅游业发展,又传播了春节文化。比如,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展示当地独特的春节习俗,如庙会、舞龙舞狮、祭祖仪式等,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浓厚的年味;开发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串联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和民俗村落,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
(二)社会层面
各类文化社会组织应积极组织开展春节文化活动,如民俗展览、传统技艺表演、文化讲座等,丰富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扶持和培养,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和发展机会,鼓励他们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社会组织还可以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春节文化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提高公众对春节文化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媒体应加大对春节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春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节日观念。例如,制作春节文化专题节目,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春节文化;开设网络话题讨论,鼓励公众分享自己的春节故事和感受。企业可以在春节期间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营销活动,避免过度商业化,弘扬春节文化正能量。社区可以组织邻里互动活动,如写春联、包饺子比赛、春节联欢晚会等,增进邻里感情,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家庭层面强化家庭文化传承功能:家庭是春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家长应注重对子女进行春节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言传身教,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春节传统习俗,如祭祀祖先、家庭团聚的意义等,培养子女对春节的情感
七、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春节文化的变迁进行了初步探讨,但由于样本的局限性,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增加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样本数量,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人们对于春节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进一步揭示春节文化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机制。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春节文化也会继续演变,因此需要持续关注这一问题,为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持续的研究支持。
总之,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年味的淡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但通过加强教育、创新形式、增加团聚等方式,我们仍然可以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程健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春节[M].河南大学出版社
[2]史蒂文・瓦戈,社会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
[3]网络时代,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